我國曆史上發生了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但是真正取得成功的就三次。

第1次是秦朝末年劉邦, 第2次是西漢末年的劉秀,第3次是元朝末年的朱元璋。

三次農民起義成功之後,建立了三個偉大的大一統王朝。

劉邦所建立的西漢王朝是我國曆史上第2個大一統王朝,也正是因爲西漢王朝的建立,確立了人們心中的大一統的思想,從而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雖然有過無數次的分裂和混亂,但是有識之士所追求的依然是一統天下,而不是裂土建國。

劉秀所建立的東漢王朝延續了西漢王朝的輝煌,在200年的時間裏繼續強化大一統思想,並且成功鞏固了對西域的控制,確立的大漢王朝在絲綢之路中段的統治權。

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將已經割裂了400年之久的中原北方和南方人再次團結到一起,並且在前任的基礎上將東亞朝貢體系擴張到東南亞一帶。

說起來,我國古代的8個大一統王朝有三個是由農民起義軍建立的,並且這三個大一統王朝又做的特別優秀,這說明我國曆史上的農民起義對於我國曆史走向的影響,對於華夏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但是,相對於我國曆史上的衆多農民起義,這三次成功又顯得太少了。

據統計,僅宋朝不到300年就發生過400多次農民起義,但是這400多次農民起義沒有一次成功,甚至沒有威脅到宋朝。

也就是說,400多次農民起義成功率是0。

造成農民起義大多失敗這一現象的原因個人認爲主要是這麼幾點:

缺少準備。

農民起義往往是因爲在政府的嚴酷壓力下被迫做出的反應,缺少明確的指導思想和準備。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代農民起義往往是倉促起事,所以即使在初期獲得成功,也會陷入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了。

於是,或者陷入分裂或者被反應過來的官府給剿滅。

思想上的侷限性。

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在發動起義的時候,缺少先進的思想指導,說白了很多人也是爲了能夠撈一票。

所以,在水滸傳裏邊,梁山好漢的頭子宋江雖然扯旗造反,但他的目的是爲了接受朝廷的招安,然後在體制內繼續過着豐衣足食的生活。

即使不接受招安,很多人掌握了他認爲足夠的資源之後也會開始享受,於是整個起義軍失去戰鬥力。

朝廷強有力的鎮壓。

哪怕是王朝末期,起義軍在面對朝廷的軍隊的時候也往往處於劣勢。

例如,明朝末年明朝軍隊打不過滿清,但是在早期對付李自成等人幾乎能夠做到每戰必勝。

到了後期,起義軍經受了足夠的錘鍊,並且大量的明朝軍隊加入到了起義軍中,這才形成了對明朝軍隊的優勢。

所以 , 一個王朝無論到了多拉跨的時候,憑藉早期積累下來的雄厚資本,照樣對起義軍有着絕對的優勢。

於是,大多數起義軍在朝廷軍隊鎮壓面前無力對抗。

所以,劉邦,劉秀和朱元璋三個建立大一統王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有着和一般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不一樣的氣質。

劉邦進入關中地區,能夠忍受對財富和美女的渴望,並且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取得老秦人的認可,將這裏變成他打敗項羽的基本盤。劉秀團結各地豪強大族爲他所用,於是農民起義變成了地主階級爭奪天下的戰爭。

朱元璋有着極強的學習能力,而且知人善任,才能夠讓他的麾下戰將如雲。

以上三人的有點,絕大多數農民起義軍領袖是不具備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