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寶寶出生就會“走路”?新生兒六種神奇的反射,你能叫出幾個

與長大後的孩子相比,小嬰兒確實沒有太多能力,但是在長久的進化中,他們逐漸形成了多種與生俱來的反射來保護自己。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對於剛出生的小寶寶,許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都是“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形象。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寶寶天生具有多種反射能力。

這些反射能力有的關乎哺乳,有的關乎自保,萌萌的身體在面對“觸發條件”時,會自動顯露這些“天賦”,看起來十分有趣。

寶寶出生後很脆弱,反射能力協助健康成長

小楠從產房出來後,顧不得身上的痛楚就讓家人把小寶寶抱到她身邊,聽人說最好在分娩後儘快給孩子餵奶,小楠趕緊讓老公去打盆清水清潔身體,自己守着小寶寶。

看到寶寶的嘴脣上起了幹皮,小楠下意識地用手指碰了碰,沒想到寶寶像條小魚一樣,一口就銜住了指頭。小楠把手抽出來,寶寶還在那意猶未盡地回味,她以爲是寶寶太餓了,連忙問護士要不要先喂點奶粉。

護士安慰她,這是寶寶生來就有的反射中的一種,名字就叫吮吸反射不是因爲餓而是本能反應,小楠這才鬆了一口氣,同時爲新生兒強大的生命力而感慨不已。

寶寶出生就會“走路”?生來就有六種反射行爲

新生兒具有一系列的原始反射,這些反射活動通常都是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得以保留下來,對適應外界刺激、提高新生兒存活率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新聞中那些有趣的報道,比如寶寶一出生就會“蹬腿走路”、抓緊大夫衣領等讓人啼笑皆非,其實都是觸發了寶寶的某種反射,寶寶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做出了相應動作。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這些原始反射會在寶寶逐漸擁有了能自主控制身體,做出相應反應的能力後自動消失,有些時候一些特定的原始反射還會被醫生作爲判斷寶寶阿發育水平的檢測項目。

兩種有關哺乳的原始反射,寶寶天生是“小喫貨”

★ 吮吸反射

吮吸反射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形成,通常在出生4個月左右消失,一旦新生嬰兒無法依靠吮吸反射進食,需檢查是否是神經發育出現問題。

當媽媽把手指或其他與乳頭相似的東西放在寶寶脣上時,寶寶會不由自主地開始吮吸,寶寶的吮吸功能越強大,出生後喫母乳時越順利。

★ 覓食反射

與吮吸反射類似,覓食反射也是新生嬰兒爲了滿足攝入營養需求而保留的原始反射,通常在3~4個月時消失。

當外物觸碰寶寶臉頰或嘴脣時,寶寶會自動將頭轉到同一方向,方便寶寶獲得母乳。

新生兒四種應對危險的反射能力,媽媽能叫出幾個?

▲ 抓握反射

新生兒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全,手部尚不能做出精細動作,呈現自然握拳姿勢。但是一旦觸碰寶寶的小手,他會緊緊抓住觸碰的東西。

有專家認爲這項反射能力的作用是防止嬰兒從高處摔落,當寶寶可以控制手部動作後,抓握反射會慢慢消失。

▲ 驚跳反射

驚跳反射又叫莫羅反射,擁抱反射,是嬰兒受到驚嚇是最常做出的應對危險的防禦性動作。

當寶寶被聲響等外界刺激嚇到,會不由自主地雙臂向前伸抱,五指張開,身體挺直,形似向前擁抱,但其實這是寶寶受到驚嚇的表現。此時只要媽媽輕聲安慰,給予擁抱,寶寶很快就會安靜下來。

▲ 擊劍反射

擊劍反射不常出現,在寶寶睡着的時候,如果身體轉向一側,同側的胳膊會平舉,另一側胳膊會向上舉,因爲形似擊劍動作,由此得名“擊劍反射”。

擊劍反射主要是爲應對嬰兒側翻,防止出現掩住口鼻導致窒息的情況發生,在寶寶掌握翻身動作後就不必再有這個擔憂。

▲ 踏步反射

寶寶在剛出生時,如果對寶寶進行扶走,當一隻腳觸及地面後,另一隻腳會不由自主地向前交替踏步,形似“走路”。但這種反射不常出現,對新生兒最好也不要過早扶走,以免傷害下肢骨骼。

糖果媽媽叮囑:寶寶爲了爭取生存的機會,已經如此努力,作爲父母理應給予孩子精心的照料,呵護其健康成長。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爲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