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三國堪稱是一個羣雄並起的時代,湧現出一大批名揚一時甚至流芳千古的風雲人物。在他們之中,才能卓越、武藝高強的比比皆是,然而真正稱得上“完人”的卻是寥寥無幾。客觀而言,魏武帝曹操太過自傲、吳大帝孫權優柔寡斷,昭烈帝劉備則仁慈過度。在歷史記載中,文武兼備且幾乎找不到缺點的,唯盧植一人。

▲盧植劇照

▲漢靈帝劇照

然而當時的東漢,社會矛盾空前尖銳,百姓流離失所,朝中大權又掌握在宦官“十常侍”的手中,皇帝荒淫無能、不思朝政,國家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地步。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漢靈帝對此驚懼不已,急召盧植、朱雋、皇甫嵩等人,拜官中郎將,負責領兵平定動亂。

▲黃巾起義劇照

黃巾軍畢竟是以農民百姓爲基礎的“烏合之衆”,缺乏訓練且後勤不足,在官軍面前很快敗下陣來。不過在平叛過程中立有大功的盧植,卻並沒有因此而升官加爵——由於盧植爲人一向剛直不阿,從不趨炎附勢,自然不會行賄獻媚,結果得罪了奉皇帝之命前來督軍的黃門侍郎左豐。因爲左豐等人的誣告,盧植被下詔罷免,隨即押送回京,幸得友人皇甫嵩力保,才得以保住職位和性命。

▲權臣董卓劇照

雖然“黃巾起義”被順利鎮壓,然而漢朝的統治危機並沒有因此而消失。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靈帝駕崩,以大將軍何進爲代表的外戚勢力與以張讓等爲代表的宦官勢力,展開了激烈的權力爭鬥。在何進的邀請之下,軍閥董卓以討伐“十常侍”爲名率兵進京,最終把持了朝廷大權。仗着兵權在手,董卓在朝中囂張跋扈、濫殺無辜,甚至提出要廢黜少帝,另立新君。滿朝文武皆畏懼董卓勢大,敢怒而不敢言,唯獨盧植挺身而出,斥責董卓專權。這樣的舉動自然令董卓震怒,盧植也因此差點掉了腦袋。最後因爲蔡邕的保護,盧植僥倖免去一死,但卻因此被董卓罷官。

▲袁紹劇照

此後,盧植回鄉避禍,一直過着隱居的生活。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河北軍閥袁紹敬重盧植的才學,希望盧植能輔佐自己,被盧植所拒絕,此後盧植也一直沒有出仕,直到兩年後去世。縱觀盧植的一生,功勳卓著、一身正氣,而且有着極高的學術貢獻,既是能征善戰的將才,也是天下聞名的大儒。在他死後,曹操特地拜謁其墓,稱讚“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爲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後世的唐太宗、宋真宗也對其讚譽有加。

▲盧武鉉及妻子權良淑

不僅如此,盧植後裔可謂能人輩出,在曹魏、西晉政權中受到重用——其子盧毓官至司空(曹魏),封容城侯;其孫盧珽,曾任曹魏泰山太守;其孫盧欽,西晉時期官至尚書僕射;曾孫盧皓、盧志,都官拜尚書。范陽盧氏的影響力,就這樣一直延續到唐朝。在唐朝末年,一些盧氏族人因躲避動亂而前往朝鮮半島定居,逐漸在當地發展壯大。如今,韓國仍有盧氏後裔三十萬人,在政軍商界都有他們的身影,前總統盧武鉉就是其中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