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文我們說到,朱棣偷襲大寧成功,收復了寧王,實力大增。可問題是,儘管朱棣的實力一再壯大,但還是難以與整個朝廷抗衡。那麼,一個擁有全國兵力,財力及諸多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帝國皇帝朱允炆,爲何最終卻敗給了一個兵力不足,糧草寥寥的地方藩王呢?

朱允炆還是丟了皇位,被朱棣取代

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曾經嚴令太監不允許干政。朱允炆對此奉爲金科玉律,對後宮太監的管理更加嚴厲。曾經下達詔令說,“凡太監離宮外出,稍有不法之舉,允許各相關官府立即緝拿審訊”。於是,太監雖有一官半職身份,身份卻接近流民、乞丐甚至盜賊。

在朱允炆的眼中,太監連人都算不上,稍有不慎便對這些太監加以斥責,甚至是虐待。在他手下的太監個個勞累無比,又地位極低,不時還有生命危險。他們對朱允炆十分不滿,卻又無處訴苦。

就在這時,朱棣爲造反,私下不斷派人結交重要官吏,而皇帝身邊的這羣太監也是他結交的對象。他不但積極結交宮中宦官,還不斷送禮給這些誰也瞧不起的人。

於是,一時之間,燕王慈愛之名在宦官之中暗自流傳開來,讓朱允炆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正是這些他從來沒有正眼看過的太監,最終竟然決定了這場鬥爭的勝負。

朱允炆對太監非常嚴厲,最後卻敗於太監

雖然說朱棣得到了朵顏三衛,他的勝利砝碼已經是加大了。但是,他真能不能造反成功,還要取決於後面的建文帝的應對。所以,朱棣接連遭遇幾場敗仗,士氣跌至了谷底。可是,建文帝不知道是虛僞呢,還是真的仁慈,他經常下令不許人傷人他四叔。

說來也有意思,都兩軍對壘了,都在奪他皇位了。他還在顧戀所謂的骨肉親情,這在我們看來,純粹是瞎扯淡的事。可事實就是這麼無奈,所以有很多好的機會,都這麼被放了過去。

眼看即將兵敗之際,南京明皇宮裏的一些太監,趁機私自逃亡北方,投靠朱棣。他們帶了許多朝廷內部的消息和機密,並告訴朱棣。如今,朝廷重兵在外,南京十分空虛。朱棣得知消息後,立即調整戰略,不再爲爭奪幾個地方與朝廷軍隊打消耗戰,而是快速南下,直趨中央權力中心,南京。

公元1402年6月13日,燕王朱棣攻佔南京,耗時四年的靖難戰爭,最終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而告終。朱棣剛一登基,在朝野民間的聲望就跌到了谷底。在世人看來,他的皇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於是,爲了起到安撫天下人心的作用,他決定破例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朱允文手下的方孝孺。

朱棣成了最後的大贏家

朱棣知道方孝孺名滿天下,只要他能夠爲他起草詔書,就能夠起到安撫天下人心等,更好的作用。但朱棣想不到的是,方孝孺卻拒絕起草詔書,失去耐心的朱棣讓人拿出了紙和筆給方孝孺,方孝孺不寫,朱棣就繼續強逼。

然而,當方孝孺提筆寫下的卻是”燕賊篡位“四字時,朱棣憤怒的對方孝孺說,”你不寫,不怕我滅你九族嗎?“方孝孺憤然的怒斥,”誅我十族又如何?“於是,他讓人把方孝孺拉了出去,當着他的面屠殺了他十族。而加的第十族,則是他的老師們。

隨後,爲了打擊消滅建文帝的餘部。朱棣對忠於建文帝的舊臣,進行了非常殘酷的鎮壓屠殺,甚至剝皮下油鍋這種酷刑都用上了。而這些人的女眷也大多被送到教坊司當官妓,實行殘酷的轉營。所謂轉營,就是把女子輪流送到軍營中去,當軍妓。這些女子的下場都非常悽慘,甚至死無葬身之地。

據有關史料上的不完全統計,朱棣前後殘殺了數萬人。要知道,當時南京城人口大概在一百萬左右。算下來,每25個南京人中,就有一個人被朱棣殺害。然而,就是這樣的暴行也沒能讓朱棣達到目的,他始終找不到建文帝。

朱棣對建文帝餘部進行了血腥打壓

而且,不久之後,在朝野民間就不斷的流傳出,朱允炆並沒有死的消息。儘管此時的朱棣已經大權在握,但他在心裏還是感到了朝野民間對他的冷漠。爲了改變這種形勢,朱棣一改殘暴鎮壓,而改用金錢收買的策略。

據《明太宗實錄》記載,同年九月的一天,朱棣下令給在南京城內的所有人賜鈔發錢,上至文武羣臣,下到黎民百姓,幾乎所有各個階層的人都有份。身份高的賜鈔五百錠,身份低的也能得鈔三錠。

但是,無論後來朱棣的統治有多穩固,他仍然很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因此被拉下皇位,爲此他的一生都在祕密的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此前,奉朱棣命令四處搜尋建文帝下落的胡瀅,最終回到了朱棣身邊。這一次,朱棣能否得知建文帝的下落?在《明史胡瀅傳》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朱棣對朱允文下落一事,心存疑慮,便開始派胡瀅以外出訪仙的名義,四處搜尋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十六年後,胡瀅回到了朱棣身邊。

朱棣一聽胡瀅回來了,連忙將胡瀅召入問話。胡瀅見到了朱棣,告訴了他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兩人交談了很長時間,朱棣曾聽說朱允炆逃出了海外,便派鄭和下西洋去尋找。然而,鄭和七次下西洋,耗時六十年,卻始終沒有尋得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殘忍對待建文帝忠臣,讓他備受詬病

至於當時胡瀅究竟跟朱棣說了什麼,由於沒有任何史料記載,所以我們已無從得知。但是,從朱棣後來的行爲來看,後世還是認爲朱允文逃出皇宮了。朱棣最終也很有可能是知道了朱允炆的下落,並且確認了不會再威脅他的皇位。

說起來,民間關於朱允文的下落起碼有七八種不同的說法,有說是逃到深山裏當和尚了;有說逃到了雲南一帶隱居了起來;還有的說出海流亡到了東南亞一帶。近年來還有學者考究出建文帝可能逃到了福建寧德一帶當了和尚。

從他失蹤的那天起,已經過去了四百多年,這位皇帝的失蹤,也成爲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未解謎團之一。而朱棣去世後,關於他的評價一直譭譽參半。明朝在他的統治下,平定天下,威振四海。且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在位22年,也被稱爲永樂盛世。

然而,他對待建文帝忠臣的殘忍行爲,卻讓他在民間處處受人詬病。人們甚至把朱棣描述成殘忍嗜殺的魔鬼,兇殘不仁的暴君,認爲他罪行累累。而且朱棣雖然成功從自己的侄子手中奪權,登基稱帝,但是在他此後奪權這一幕,卻在他的兒子中,再次上演,這也正是皇權的可悲,帝王的噩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