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娜拉在等待出走

昨天那篇56歲女子逃離家庭的文章的評論看得我內心一震,渾身發涼。

這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評論。

我聽說過一些枯燥乏味的婚姻,也聽說過一些不幸的故事,也知道有些人遇人不淑……但是的確沒想到比例這麼高,情況這麼慘。

大致可以總結爲:許多娜拉,在等待着一次逃離。

還有更多娜拉,羈絆於自身經濟條件或者現實情況,而無法離開殘酷婚姻,只能默默地爲其他姐妹叫好。

無論是那個因爲丈夫去世而終於獲得“自由”的網友,還是因爲老公突然中風而無法離開的女人……都不僅僅是一個網名,一串數字,而是活生生的人,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被榨乾了快樂和能量的女人。

爲什麼很多人不敢離婚?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是許多人對這種“婚姻困境”中女性的想法。

不少人說:蘇敏阿姨爲什麼不離婚呢?那個男人寄生了一輩子,不光應該自駕遊暫時逃離,還應該徹底離開他。

然而,如果稍微看看左右,或看看網上的許多人的發言,你就知道,即便是到了今天,離婚對於許多女人而言,也是一件“天大事情”,甚至是丟臉的事情。

她要克服的不僅僅是獨立生存的問題(大多數女性是可以找到工作養活自己的),更要命的是社會輿論的重壓、家庭關係的重置。網友在喊“你離婚吧”,但周圍的親戚朋友、父母長輩都會勸她“忍一忍,過下去吧”,如果她離婚,無論是對方有錯在先,還是雙方都無過錯就是過不下去了,總是會有人以鄙夷的口吻談起“那個離婚的女人”,即便是同情也都變了味道。

還有就是家庭關係的重置。

許多女性的軟肋就是孩子。孩子小的時候,捨不得“給他一個破碎的家庭”,不希望“他在缺爹少媽的環境里長大”;孩子大了,又會考慮“孩子會丟臉”……久而久之,能忍則忍,一忍再忍,忍到老,忍到死。

我一個朋友曾經力勸父母離婚,因爲父親對母親非常不好,不光瞧不起她,語言暴力多年,而且喝酒了就動手,還有尋花問柳的毛病。在她小一點的時候,母親說“你沒有爸爸的話會受人欺負的”;等她大一些了,媽媽說“他畢竟是你爸爸”……如今她年近三十,父母關係還是非常差,但依然沒離婚。

她早就放棄了讓父母離婚的願望,同樣,她自己也不打算結婚。

母親總是催她戀愛結婚,給她介紹了很多相親對象,她堅決不肯,不想重蹈覆轍,走進父母那樣的婚姻。

母親倒是盲目樂觀:“你可能不會遇到這種人啊。”

她說,哪怕有1‰的幾率,這一輩子也就毀了。而且她相信,若是她遇到了,母親一定不會同意她離婚,會跟她說“都是這麼過來的”,那就不要開始。

許多女人以爲自己隱忍換來孩子幸福,殊不知,早就給孩子埋下了恐婚的影子。

女人對婚姻的要求高嗎?

普通女性對於婚姻的要求真的並不高,走進婚姻裏的獨立、成熟的正常男人,一般都可以實現。

比如,好好說話。

在家裏說話,也不要粗聲粗氣、口出惡言,不要“高人一等”,動輒就挑刺兒,看哪兒都不順眼,平等地對待妻子、孩子就可以了,這真的很難嗎?

比如,跟妻子分擔家務。

既然兩個人當初結爲夫妻,那就意味着都是一個家庭的左臂右膀,每個人都應該承擔勞動,而不是把“娶妻子=找保姆”,只要結了婚就開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合理分配家務,互相分擔勞動,這不是必須的嗎?

比如,參與育兒。

大多數男人以“男人不適合帶孩子”爲由,把育兒工作一股腦推給妻子,等孩子大一點該輔導作業了,又以“我脾氣不好”爲由還是推出去……說來說去,我想他其實就不適合有孩子。

一個成年男人,連自己生活都打理不好,連基本的責任都承擔不起來,那真的不適合結婚,更不適合當父親。

更詭異的是有些人本來已經長成了“成年男人”,但是結婚之後,卻在悄然地退化,用愛和家庭的名義把妻子變成了免費保姆,自己享受着“婚姻紅利”。

女人並不是天生就會做妻子、當母親,她們之所以能夠承擔責任、相夫教子,是因爲她們在不斷地學習和練習;男性雖然也不是天生的丈夫和父親,但若是有這點覺悟,是否也可以做好呢?

當然能。

遺憾的是,婚前沒有評分系統,可以甄別出那些是“假裝成熟完整的成年男人”,要麼就是閉着眼“嫁雞隨雞”,要麼就是另外一種情況——女孩們寧願一個人自由生活,也不想去給另外一個人當使喚丫頭。

這還真是一點毛病都沒有。

只有書裏纔有好老公?

何爲良好婚姻?

無非是兩個人都有“共同生活”的覺悟,平等,獨立;感情上相互體諒,生活中互相包容;一起創造快樂和幸福,遇事一起承擔,不苛責,不打壓。

如果在精神層面能夠舉案齊眉,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真正的“靈魂伴侶”,若實在達不到也沒關係,畢竟神仙眷侶少之又少,煙火夫妻纔是平常人生。

這幾日正好在讀莫泊桑,又重讀了《項鍊》,我意外地發現,丈夫駱舍爾先生竟然是個很不錯的“標準好老公”——

感情上,他很在意妻子的感受。

他知道美麗漂亮的妻子嚮往高貴的生活,他只是個“教育部的小職員”,沒辦法實現她的美夢,但是他也盡其所能去滿足她哪怕一丁點兒願望。那張舞會的請柬,

“它是很難弄到手的,因爲大家都想要這請帖,可是發給同事們的沒有幾份,我費了很多的周折才弄到手”。

物質上,他也不吝嗇。

妻子說沒有合適的裙子去參加舞會,愁苦交加,他把私房錢拿出來——那原本是打算買一支槍跟朋友去打獵的,雖然心疼,但是他還是給了妻子去做漂亮裙子。

他還挺溫柔體貼。舞會到了凌晨四點多,有點涼,“她丈夫把那些從街上買來的家常儉樸的衣服給她披上了”,這隨手的動作可見他是心疼妻子的。

更重要的是,共同承擔,不苛責。

在妻子弄丟項鍊之後,他雖然很無奈,也很恐慌,但是半夜三更跑出去找到清晨,從路上到河邊,所有地方都找了一圈,也沒找到;後來沒辦法只好去買一串還給人家,價格昂貴得需要他把父親的遺產全掏出來,又借了很多債——足足花了十年才還清。

“他毀掉了自己後半生的生活,不顧一切風險地簽上自己的姓名,他想到了將來的暗無天日和壓在身上的經濟壓力,想到了物質上的匱乏和精神上的折磨,想到了將來的苦惱,他感到了日子極度的難熬。”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斥責妻子,沒有將她拋棄,跟妻子一起勤勤懇懇賺錢還債,而不是怨天尤人,苛責妻子,咒罵命運。

對比那則“丈夫撞人讓妻子頂包”的新聞來看,是不是更覺得駱舍爾簡直是標準好丈夫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