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問題:辭職有什麼好理由?

發問普普通通的,但有個回答卻成功逗笑了我——

"我辭職的原因一般都是回家結婚,至今我已經結了好幾次婚了。"

哈哈,有意思~

這也讓我意識到:很多人在辭職時都不會提及自己的真實需求,甚至不瞭解自己的真實需求,而這實際上關係着你的擇業價值觀。

然而,想要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就繞不開價值觀的問題!

01

繞不開的關係

回想我自己的第一次辭職,原因也挺奇葩的。

初次提交辭呈時,我正陷在一段戀情的失敗中難以自拔,回到辦公室裏,又覺得缺少溝通的環境壓得我喘不過氣。

所以當時我辭職的理由是:"辦公室的人實在太少了,又缺少同齡人,讓我感到壓抑。"

公司當時人手緊缺,老闆並沒有放我走。

但幾個月後,我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非走不可,但我又不想讓老闆知道我"騎驢找馬",於是找了個藉口,"我要回老家工作了"。

你看,不論是真理由,還是假借口,辭職原因的本質都是——關係。

的確,在我工作的前期,關係是我最看重的因素。而第一家公司的辦公室關係實在很緊張,我難以獲得良好的人際溝通氛圍,所以總會以這樣那樣的"關係"爲由,提出離職。

再看看那個以"回老家結婚"爲藉口的網友,在潛意識裏,平衡家庭這條擇價值觀,一定排在他/她的擇業需求的前幾項。

02

不敢明說的野心

馬雲有句經典名言:員工辭職,不外乎兩個原因——錢給少了,心受委屈了。

奇怪的是,這兩個最常見的原因卻很少在辭職時被真正提及,尤其是關於錢,不少人都是奔着高薪跳槽,但在離職申請上,幾乎沒人會寫"老闆,你給我的錢太少了,所以我要去工資更高的另一家。"

工作後的某一年,我給自己立了個Flag——月入過萬。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我運用"吸引力法則",給身邊所有的親戚朋友都說了,希望大家給監督我努力奮鬥。

那年年底正好有個項目,我貢獻很多,滿心歡喜地以爲自己要實現收入目標了,結果最後分得的獎金很少,一度讓我產生了離職的想法。

我氣憤地跟一個年長的朋友說,"老闆太不厚道了,我要辭職!"

她一向敢做敢言,建議我:"既然你想漲工資,拿高獎金,想要月薪過萬,爲什麼不直接一點,跟給你發工資的老闆提意見呢?"

"那怎麼成,顯得我太有野心了",我想都沒想就回答了。

"有野心不好嗎?"朋友反問。同時,已經做到公司管理層的她也告訴我,領導其實挺喜歡有野心的人,"有野心總比混喫等死的鹹魚強,有野心有能力,爲什麼不能說呢?"

我覺得她說的有道理,於是在年終彙報的郵件中提及了漲工資的想法,當然,除此之外我還寫明瞭下一年我的工作計劃。

如願以償,我的薪水還就真的漲上去了!

03

任何一份工作,

都不會滿足你的所有價值觀

價值觀的種類特別多,擇業時,你可能會考慮到的因素有:工作環境、薪資待遇、社會認同、人際關係、發揮專長、團隊合作、自我成長、健康……數一數,可能會有好幾十項。

但你要明確一點,並不存在一份工作能100%契合你的所有價值觀,就像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真實的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一樣。

並且,有些價值觀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難以在某一階段同時滿足。

諮詢客戶小雅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她工作不到兩年,既缺乏競爭力,對工作的要求還特別高,要高薪,也要雙休不加班,要讓自己有成長,又不能接受任何競爭與壓力。

在如此苛刻的擇業價值觀下,兩年內她換了若干份工作。起初是她炒公司的魷魚,後來是公司總把她裁掉。

想擺脫這一困境,必須明白:在人的一生中,價值觀是會變化的。

這是自然的,也是必須的。

拿我自己舉例——

剛工作的時候,我最需要成長,所以我不在乎加班和出差,就算沒有加班費也不要緊,只要「成長快」就好;

剛買房的時候,我的經濟狀況特別緊張,那時候沒得說,一定是把「薪資待遇」排在靠前的位置;

現在當了媽,工作的「自由度」就對我很重要,此外以後我還想開個人工作室,所以「影響力」也是我考慮的因素之一。

對於競爭力較弱的小白而言,如果一開始就把平衡生活、自由度和薪資等排在首位,那勢必會錯過很多好的發展機會。

這些選項不是不重要,而是此刻沒辦法太計較,尤其當你還是"被挑選"的一方時,對自己的需求總要有所取捨。

怎麼取捨?

一要看未來的自己。

如果5年後的你更需要平衡工作與生活,比如需要照顧子女、父母,不妨設想一下到時如何做到平衡?

是什麼職業或職業狀態?需要怎樣的資源和能力?

以此倒退現在,哪些部分需要成長與積澱?是否與當下的價值觀衝撞?

然後做取捨。

二是眼前活得現實一點。

如果當下的價值觀導致你頻繁跳槽,甚至是找不到下一份工作,無法養活自己,就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哪一項擇業價值觀,是重要但卻不那麼緊急的,可以在時間上把它往後排一點。

短期內放棄一些擇業價值觀,任誰都會心有不甘。

但我希望你維持勇氣去改變必須改變的、平靜心境去接受不能改變的,並且擁有能夠區分兩者的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