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作者:陳斌

蛋殼的爆雷讓“租金貸”再次甚囂塵上,輿論紛紛指向提供資金方的微衆銀行,作爲放款方,微衆顯然是知道“租金貸”的風險,但或許是在高收益的誘惑下,微衆仍大力拓展該業務。

而作爲民營銀行的新秀,或許沒有經歷過金融危機才讓其對風控不夠嚴格,最後演變成一場租戶深受其害的鬧劇。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長租公寓品牌蛋殼的“爆雷”也牽連到與之綁定“租金貸”的微衆銀行。

12月2日,微衆銀行鍼對蛋殼公寓事件發佈公告稱,所有受蛋殼公寓事件影響的微衆銀行客戶,剩餘貸款本金將給予免息延期,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微衆銀行不扣款、不計息,不影響信用記錄。

與此前微衆銀行公告的2021年3月31日之前,租客徵信不會受到影響看似有“讓步”,但實際上微衆銀行在爆雷之前是“租金貸”的受益者。作爲蛋殼、自如“租金貸”的合作方,微衆銀行提供給“租金貸”的貸款利率在10%左右,如此高的收益率對於微衆銀行而言是豐厚的。

不過隨着蛋殼的“爆雷”,微衆銀行也深受其害。而微衆之所以會和“蛋殼們”糾纏在一起,與其商業模式脫不了干係。

作爲互聯網銀行,微衆沒有傳統銀行線下多網點低息攬儲的存款優勢,同樣,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經營多年,絕大部分對公業務優質客戶掌握在手中也讓“微衆們”望塵莫及。

因此微衆只能另闢蹊徑靠高利率資產覆蓋高成本負債,而高收益天然伴隨着高風險。

顯然,此次長租公寓的“租金貸”便是血淋淋的教訓。而高利率的“微粒貸”作爲微衆銀行挑大樑的角色,後期是否會發生“租金貸”類似的事件需要微衆有足夠強的風控以應對。

高企的負債成本“倒逼”微衆銀行接受“租金貸”

作爲互聯網銀行,微衆銀行無疑是第一梯隊的尖子生,自2014年獲批成立以來,其發展不可謂不迅猛。僅從資產規模來看,由2015年的96億增長到2019年的2912億,尤其是2018年實現跨越式增長,資產規模由2017年的817億增長到2018年的2200億,僅一年時間就增長近1400億。

資產規模的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爲存款的增長。2018年微衆銀行存款餘額1549億元,而2017年僅爲53億,較2017年飆漲了28倍。而此前一直依賴的同業負債由2017年452億下滑至207億。

爲何會同時出現存款的爆發式增長和同業負債的大幅下滑?主要是因爲2018年微衆銀行推出高息攬儲神器“智能存款+”。

公開資料顯示,智能存款是民營銀行爲主要發起者的線上創新型銀行存款產品。其底層資產以三年或五年期定存爲主,通過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機,且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

2018年8月,微衆銀行推出存款產品“智能存款+”,9月份正式面向大衆開放,該產品爲5年期定存產品,實行階梯利率,存的越久、利率越高。當時存款時間在1個月內、1-3個月、3-6個月、6個月-1年、1年-5年對應的提前支取利率,分別對應爲2.8%、4%、4.3%、4.4%、4.5%。

值得關注的是,在當時互聯網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跌大背景下,“智能存款+”憑藉着存取靈活、收益高等優點,一上線便風靡市場。而後,多家民營銀行相繼推出智能存款產品。

不過,好景不長,微衆銀行“智能存款+”推出後僅4個月,12月28日,便宣佈稱由於銷售火爆,“智能存款+”即將售罄,因此限時開放存入。

據媒體報道,彼時監管層約談相關方,主要考慮到一旦出現投資者集中提前支取,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另外則擔心高利率可能擾亂市場。

放棄低成本的同業負債轉而用高成本來攬儲,這其中跟監管調整同業負債有關。

根據原銀監會2014年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單家商業銀行同業融入資金餘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負債額的三分之一。2018年年中,監管機構將民營銀行納入監管範圍,且要求民營銀行在2019年末之前達標。

監管的規定讓微衆銀行不得不高利率搶存款壓降低利率的同業負債。

2017年數據顯示,微衆銀行同業負債452億,佔總負債比例爲62%。經過2018年的高利率搶存款,微衆銀行同業負債則從2017年末的452億元下降到2018年末的207億元,在總負債佔比從2017年末的62%下降至2018年末的10%;存款比例從2017年的7.27%大幅升至2018年的74.38%。

這一情況,亦出現在其他民營銀行財報上。網商銀行吸收存款佔負債比例從2017年的34.24%升至2018年的47.49%。

負債端成本的大幅上升“倒逼”微衆銀行去尋找高收益率的資產,而彼時風靡一時的“租金貸”自然成爲互聯網銀行們的香餑餑。

微衆銀行介入“租金貸”無異於飲鴆止渴

2015年長租公寓的遍地開花,讓這些披着皇帝新衣的“新物種”開發出租金貸這一金融模式。

所謂“租金貸”,指的是租客在與長租公寓企業簽下租約的同時,與該企業合作的金融機構簽訂貸款合約,一般由該金融機構替租客支付全年房租,租客向該金融機構按月還清租房貸款,相應的貸款利息一般由長租公寓代爲支付。

正是租金貸這一模式,纔在短時間催生了數千家長租公寓企業,而蛋殼便是其中的頭部企業。

在一片火熱的情況下,銀行、互聯網金融機構、消費金融機構也開始介入房租分期貸款市場中。如2017年年底,中信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紛紛推出住房租賃貸款產品,對符合條件、有長租需求的個人發放,用於一次性支付租金等租房相關費用。

不過好景不長,2018年下半年,“租金貸”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後,其背後的銀行資金也慢慢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或迫於壓力包括建設銀行、北京銀行平安銀行在內的多家傳統銀行聲明暫停了與租房相關的貸款業務。

商業銀行的退出,給了微衆、華瑞這類民營銀行更多的業務。而作爲民營銀行,相對於商業銀行對個人的貸款資質審覈而言,顯然要求較低,而且本身負債端的利率較高,有這麼高收益率的資產,自然成爲它們爭搶的香餑餑。

而微衆銀行作爲互聯網銀行排頭兵,深度參與到了蛋殼公寓和自如的“租金貸”業務中。自如與蛋殼作爲頭部的長租公寓品牌,幾乎壟斷了整個長租市場。

根據租客提供的數據顯示,微衆銀行在長租公寓中的租金貸只有租客租期超過一年纔可以用,一般年利息爲10%左右。

從蛋殼公寓的租金貸比例來看,2017、2018和2019年,選擇租金貸的租戶比例分別達到91.3%、75.8%和65.9%,貸款金額也已達到數十億元。

有意思的是,螞蟻金服參與了蛋殼公寓的融資,而網商銀行卻不是蛋殼公寓的主要合作方,取而代之的卻是微衆銀行。或許網商銀行知道“租金貸”業務屬於高風險高收益,轉而放手留給其它銀行。

微粒貸扮演微衆銀行“挑大樑”角色

其實觀察微衆銀行的業務,不論是面對B端還是C端用戶,都傾向於高利率定價。

在B端,微衆銀行推出“微業貸”;C端推出“微衆銀行App”、“微粒貸”、“微車貸”等產品。

2017年,微衆銀行推出了“微業貸”業務。微業貸是專門面向小微企業的純信用貸款。在推廣平臺顯示,微業貸按日計息,每日0.03%-0.05%,年化利率11.95%-18.25%,最低每日可至0.01%。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微業貸業務已累計放款超3200億元,已爲超150萬企業法人提供服務,較2019年11月末提升近87.5%,全國企業有貸戶中,7%是微業貸的客戶。

有媒體報道,儘管微業貸的辦理渠道是全線上的,然而其業務推廣渠道卻採用了傳統的代理機制。報道進一步表示微衆銀行只認可二級代理,如果三級代理可以招到四級代理也是可以的,但是隻能使用二級代理的“內邀專用碼”。其介紹到,要想擁有自己的“內邀專用碼”則需在一級代理方開後臺,且需要2萬元的費用。

被爆出代理制後,微衆銀行立馬暫停接受由合作方推薦的客戶申請。並闢謠稱,其僅與少數機構合作,由合作伙伴爲具有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客戶推薦申請微業貸,不存在所謂“微業貸代理”、“二級代理”等合作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最早推出面對C端的產品微粒貸,一直扮演挑大樑的角色。

根據年報,截至2019年末,“微粒貸”已向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近600座城市超過2800萬客戶發放超過4.6億筆貸款,累計放款額超過3.7萬億元;授信客戶中約77%從事非白領服務業,約80%爲大專及以下學歷;筆均貸款約8000元,超過70%已結清貸款的利息低於100元。

天量的放貸規模和存量規模,對於一家沒有線下門店和攬儲優勢的互聯網銀行來說,放貸資金來源無疑是最大的難題。而微衆銀行通過聯合貸款的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

公開資料顯示,微衆銀行已與超過50家銀行達成聯合放貸合作協議。其中,既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郵儲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大型銀行,也包括浦發、興業、華夏等股份制銀行,當然數量最多的還是各地的城商行。

此外,微粒貸的日利率普遍在0.05%左右,年化利率達18.25%。這類借款用戶屬於次優級用戶,不僅是當下很多消費金融公司都在力爭的客羣,也是很多銀行逐漸開始下沉的用戶羣體。

高額的年化利率也帶來了客戶的投訴,黑貓投訴上顯示,微粒貸的累積投訴量超6000人,絕大部分涉及暴力催收。

作爲一家成立僅6年的民營銀行,從規模上來看,微衆發展迅猛,不過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其將利潤擺在了首位,而將風控旁落。金融機構最重要的是風控能力,反觀微衆銀行,爲了高收益率的資產,不惜甘冒大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