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3日電(記者 姜煜)12月3日下午,2020上海保險行業發展論壇暨第十一屆上海保險行業年度大獎頒獎典禮在上海明天廣場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以“助力‘六穩六保’護航實體經濟 ”爲主題,匯聚了來自保險行業的監管領導、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媒體機構的專業人士,聚焦後疫情時代保險機構的突圍與創新,共謀上海保險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繁榮之道。

疫情衝擊開啓行業新思考

受到年初新冠疫情的衝擊,全球經濟曾經一度按下 “暫停鍵”,但凸顯我國經濟韌性的保險行業仍舊實現了難能可貴的正增長。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7.2%;賠款與給付支出9989億元,同比增長6.1%;新增保單件數357億件,同比增長7.7%。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副祕書長伍國良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開年以來,新冠疫情對我們的經濟、文化、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也令民衆對於保險保障的認知和需求大幅提升。”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副祕書長伍國良致辭時表示,保險的本質是對風險的補償和轉移,在市場和社會中發揮“穩定器”的作用,“六穩六保”的實現離不開保險業。

伍國良介紹,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轄內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累計1443億元,提供風險保障974萬億元。在當前大局中,上海保險業爲“六穩六保”做了積極貢獻,在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保產業鏈供應等方面發揮着積極作用。

在主旨演講環節,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上海保險學會副會長鍾明對後疫情時代的保險行業發展進行了細緻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三大思考。

一是關於保險與大災的思考。鍾明教授指出,每次“大災”過後,都有關於保險的大討論,但又往往都在短時間內就偃旗息鼓。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塵埃落定,保險的作用主要在“防”,保險公司還應當積極參與相關部門的風險防控,建立長效機制。其次,在互聯網時代,保險業不僅要研究客戶需求,也需思考如何不忘“初心”,如何以“迴歸保障”爲立足點,維護契約的善意、公平原則。對於科技在保險行業的作用與影響,鍾明教授表示:“科技帶給保險行業不僅是便利、高效,技術層面的高大上,更應當思考如何讓保險發揮更大的作用,如運用科技手段讓不可保風險變爲可保風險等。雖然不同的保險公司有其不同的目標市場、客戶和盈利模式,但科技應當讓無論是老年人羣、低收入人羣,還是農業風險、 網絡風險,都成爲保險的服務對象和保險公司的盈利來源。科技讓保險更有溫度,成爲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大類行業獎項重磅揭曉

在論壇現場,第十一屆上海保險行業年度大獎評選產生的六大類獎項也正式揭曉。

頒獎典禮現場

據悉,作爲上海地區最具影響力的保險年度評選活動之一,由《理財週刊》舉辦上海保險年度行業大獎評選開辦至今已步入第十一年。從第一屆評選至今,共計已評選產生七大類、近300個子獎項,較爲全面廣泛地凝聚和展示了伴隨上海保險行業共同成長的創新標杆、領軍人物、先鋒產品、傑出機構、模範服務以及優質公衆號,全面廣泛地見證了上海保險業十年來的發展與創新。

爲幫助普通大衆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同時助力保險市場和機構培育出更多讓消費者信賴和滿意的品牌,本屆評選歷經材料評審及組委會專家考覈,再度層層篩選出六大類共計19個子獎項。其中,創新類大獎評選側重評價參選項目在全行業的創新意義、轉化成果及引領作用;人物類評選側重評價參選人物的行業影響力、綜合領導能力、社會責任與貢獻;產品類評選側重於評價參選產品設計的創新性、保障性、實用性、風險控制度和市場反饋;機構類評選側重於評價參選機構的償付能力、市場佔有率、綜合成長度以及市場影響力;服務類評選側重於評價參選服務的實用度、服務質量及受衆滿意度,並考慮其在全行業的可複製度;公衆傳媒大獎側重評價參選公衆號的原創能力、內容質量、服務能力以及粉絲活躍度。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理財週刊》社社長周虎表示:“展望下一步的發展之路,上海保險業在複雜多變中的未來既充滿挑戰,也蘊含勃勃生機。《理財週刊》將一如既往地關注保險行業的變革及發展,關心普通市民、企業的各類風險保障需求。”(完)

編輯:姜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