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齊魯石敢當11月30日至12月2日,中共山東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在濟南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全會披露,“十三五”時期山東省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預計二〇二〇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七萬二千億元左右。

據悉,2018年山東省GDP爲66648.87億元。到2019年,山東省GDP爲71067.5億元。今年1月18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9年全年山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也提出2020年的目標。

全會指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複雜的形勢,山東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增長好於預期,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根據此前報道,今年前三季度,山東省地區生產總值52186.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9%,不僅比上半年提升了2.1個百分點,而且增速也比全國(0.7%)水平高了1.2個百分點。

10月2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會上發佈稱,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個翻番”目標預計可如期實現。按可比價格計算,2019年山東省地區生產總值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6%,比預期目標高1.1個百分點,今年只要再增長1.2%以上,就能實現翻番目標。

關注完近期的“小目標”,再來看遠景“大目標”。

全會還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的遠景目標,其中提到,人均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

何爲“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不久之前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其中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光明日報》曾於2003年刊發一篇題爲《怎樣界定“中等發達國家”》的文章,其中出現三種方案:

一是採用世界銀行所列的“中收入”國家水平作爲中等發達國家。此概念偏向於以收入水平作爲衡量的標準,與“現代化”內涵有相當的距離,“中收入”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不屬於同一意義下的規定範疇;

二是列出世界公認的發達國家名單,依照其發達程度進行自高到低的排序。在排序中,去掉序列中的前5名和後5名(此做法帶有較大的“人爲”成分),將剩下國家的綜合狀況進行平均,然後用各項平均值代表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三是列出當代全部發達國家的名錄,依照8個指標大類(即人口發展指標、經濟發展指標、社會發展指標、生活質量指標、教育水平指標、創新能力指標、信息化程度指標、生態化程度指標),將所列名錄中每個發達國家逐項指標的平均值填入,再應用特別設計的算法求出這些國家的“總平均集合”,來代表“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其中,第三種定義在專家看來“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比前述兩種具有更多的優點,而且避免了人爲的、主觀的諸多弊病,相對而言,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儘管也有專家指出,從嚴格的統計意義上分析,它也有許多不完善之處,但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還是建議採取此種界定。

而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值,而是動態的逐年有所變化。即我國要達到的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水平是指未來的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水平,而不是固定不變的參照過去或最近某一年的標準。

根據全球一些機構的認定,發達國家也是有差別的。按照標準來看,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算是步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但這個標準僅僅是“最低標準”。

而中等發達國家的標準,人均GDP要達到4萬至6萬美元左右;高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需達到8萬美元左右。如今,全球有約30個國家的人均GDP超2萬美元。

雖然我國目前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但由於人口衆多,人均GDP也因此會被拉低。和很多發達國家人均GDP相比,我國還存在一些差距,不過近年來這種差距正不斷被縮小。

根據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17日對外公佈的數據,2019年我國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

10月28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辦發佈會上披露,2019年山東人均生產總值已達10242美元,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平。

此外,從2019年的數據來看,中國(不計港澳臺)有14座城市跨過了人均GDP2萬美元這一門檻,覆蓋超1.4億人口。

今年1月,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王遠鴻分析認爲,人均GDP增加,代表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收入決定消費,這就意味着中國消費規模還將持續整體擴大,消費升級也可以持續推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