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田園生活不得不說一下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歸隱田園,成爲很多人內心最美好的嚮往,拋開凡塵瑣事,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山清水秀中,日出而出,日落而息,耕種田園,頂着彩霞捕魚撒網,這種生活的畫面簡直是太美了!

01北大老師追求田園生活,11年花掉350萬

如果說古代人追求田園生活是一種嚮往,那麼現代人也何嘗不是。曾經就有一對北大學霸夫婦,他們放棄了自己飛黃騰達的事業,歸隱深山之中生活。不僅獨自修建了一棟房子,還有幾十畝田地耕種,過着自由自在的自給自足的生活。

時光倒退2000年之際,北大教師王青松辭去工作,妻子也辭去了北大教學公職,兩個人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的選擇歸隱田園。直到11年後,他們才選擇出山,在這11年間,夫妻二人共花掉積蓄350萬元。

02氣功健身,結識愛情,工作繁重舟車勞頓,心生退意

王青松是地地道道的河南洛陽人,他們家祖祖輩輩都是世代務農。全國恢復高考後,王青松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畢業後的他沒有急於工作,反而選擇在校讀起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後,王青松選擇留校任教。

在1985年全國莫民奇妙刮來一陣流行“氣功健身”風氣,王青松從小學過武術,對於氣功健身的養生方式他非常感興趣,於是自己研究氣功和武術相結合教學方法,開設培訓班。

很多人聽說氣功和武術能結合,再加上中醫理論養生知識,瞬間對王青松開設的補習班非常感興趣,大家都踊躍報名,上萬名全國各地的學生來學習,王青松在當時賺了好幾百萬元。這在八十年代中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王青松也變成了有錢人。

也是源於自己開設的培訓班,讓他結識了名叫張梅的女學員。王青松比張梅大12歲,也是北大畢業,在北大任教教英語。在培訓班中,王青松對張梅也是一見鍾情,兩個人在教學過程中感情逐漸升溫,慢慢地確立了戀愛關係後,沒多久,王青松和張梅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是時隔兩三年,王青松的氣功培訓班似乎已經過時,生意不景氣,無奈之下他在別人的建議下報考了北大博士,雖然筆試成績都第一,但是面試的時候卻遭到老師的拒絕,懊惱的王青松不得不留下來與與妻子共同在北大任教。

張梅的父親家在北京、河北交界的山村居住,在1994年的時候夫妻二人搬到了那裏,平日裏種幾畝地,養了不少家禽和牲畜。雖然生活得很愜意,但是距離上班的路途太遙遠,每天光坐公交車就要五個小時左右,長此以往夫妻二人心生退意。

在北大工作的第五年,由於妻子張梅討厭使用電腦教學工具,認爲它有輻射,一怒之下選擇辭職,而王青松也不喜歡城裏打着農藥的蔬菜,在2年後也辭職了。夫妻二人帶着此前積攢的數百萬積蓄,選擇迴歸深山,遠離人羣。

03山村村民不理解他們,認爲是精神有問題,移居到深山中

得知兩位北大教師放着好日子不過,非要跑到農村受苦種地,村民們不理解他們,開始對王青松夫婦指手畫腳,認爲她們是精神有問題。受不了村民們的冷嘲熱諷,王青松夫婦決定移居到更深的山林中。

於是他們承包2500多畝荒山,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張梅家人對此生氣不已,每次見到外人都稱他們出國了。

04長期田園生活,與社會脫節,虧空後爲了後代教育,決定走出山

王青松夫婦在深山老林中生活已有11年,在這11年中,王青松佝僂的脊背,徹底變成了農民,破衫襤褸,孩子出生後,夫妻二人一直對他進行古書教育,可在這11年中,他們先後花掉350萬,沒有收入來源,爲了維持好荒山的運轉,每年至少要花20萬~30萬元。

可自己與社會脫節了,不能連累了孩子,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夫妻二人決定走出山林。王青松認爲這次迴歸社會是爲了孩子的教育,也是爲了日後更加長期的隱居山林。他對自己的選擇從來沒後悔過。

對於王青松夫婦而言,歸隱山林的生活或許真的能夠讓他們領悟人生的真諦,每一個人的人的思想方式不同,不過能夠按照自己內心中的真正理想去付出行動,那麼,他的人生就應該是成功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