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窪駒有種,和氏璧無瑕。”價值連城的和氏璧被秦王制作成傳國玉璽之後,在多位帝王手中輾轉,最後在一場大火中,消失不見了。傳國玉璽是什麼材料製作成的?通過保留下來的它的兩個“兄弟”,我們可以破解此謎團。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爲您揭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和氏璧的傳說非常有趣。根據《韓非子》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做卞和的人,在荊山發現一處洞窟,裏面竟然有一處坑內玉石層迭的地方,只見玉坑晶瑩閃亮,恍若白雲。他剖出一塊美玉,名爲和氏璧。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中華歷史上這位大一統的皇帝,竟將和氏璧鑄造爲傳國的玉璽,它也是衆人豔羨的皇權特徵之物。

漢高祖劉邦在登上皇位之後,也想將傳國玉璽搶到手中。擁有傳國玉璽,彷彿皇帝的權威就更加正統一些,可惜進入唐末帝李從珂的時代後,傳說他帶着這枚玉璽投火自盡,傳國玉璽便消失不見了。幾千年來,玉璽早已不知所蹤,但是傳國玉璽的傳說,卻牢牢地吸引着許多人。

傳國玉璽的真實模樣已經無從考察了。許多人根據歷史記載,找到了和氏璧的兩個“兄弟”,竟然推測出大名鼎鼎的和氏璧真正的原材料。

原來宋徽宗很推崇道教。道教和趙家的江山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爲了讓道家保佑趙家傳世千年,宋徽宗下旨設立了三個宗壇:茅山的“上清宗壇”,江西龍虎山的“正乙宗壇”,江西閣皁山的“靈寶宗壇”。

宋徽宗設置宗壇後,又賜給茅山和龍虎山兩塊玉石。

這兩塊玉石,竟然就是傳國玉璽製作的材料。根據記載,和氏璧的體積頗大,秦始皇製作玉璽時,將和氏璧截爲三塊,左側以及右側的玉石材料,都沒有中間的一塊材料好,秦始皇便只用了中間一塊,製作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

剩下的兩塊和氏璧餘料,也是珍貴的玉料。饒是秦始皇再財大氣粗,也不可能將它們扔了,因此,它們身爲傳國玉璽的“兄弟”,就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宋徽宗將餘料的左段,賜給了茅山,而右段就賜給了龍虎山。

龍虎山得到玉料後,請人高價篆刻了印章——陽平治都功印。只見印面高6.4釐米,邊長12.3釐米,重972克。玉質潔白瑩潤,非常漂亮。印鈕篆刻成一蹲踞觸角螭龍,螭龍造型別致,它翻脣露齒,眉須後拂,腿後面雕刻成了魚尾的形狀,宛若在遊動一般。印面用陽文九疊篆體“陽平治都功印”六字。

此時茅山掌門宗師爲劉混康,他得玉料後,也高價請了一位刻印高手,製作了一方由六個篆體陽文組成的“九老仙都君印”。九老仙都君印面方正,雕刻精緻細膩,不僅是宗壇的鎮壇之寶,還是價值不菲的寶貝。

兩方玉印的材料,都是顏色呈脂白色,質地細膩滋潤,油脂性好的羊脂白玉。由此得知,傳國玉璽的坯玉也是羊脂玉,玉料純正無暇,堪稱少見的絕品美玉,傳國玉璽失去了,但茅山和龍虎山兩枚玉印卻在,誰要想知道傳國玉璽是什麼材料的,看看這兩枚玉印就知道了。

傳國玉璽真的消失無蹤了嗎?儘管它已經消失了千年,但如今仍然有許多人心懷希望。大家都期待隨着科學的進步,歷史的發展,傳國玉璽有被髮掘出的那一天。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