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但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值得尊重。特別是一些幼兒園的老師,爲人師表,卻無師德,不僅辜負了家長的信任,也給教師這份神聖的職業蒙上了污點。案例

自從女兒上幼兒園之後,唐娟經常擔心女兒在幼兒園受欺負,或者受到老師的不公平對待。幼兒園每個班級都安有監控,她每天會通過監控觀察女兒在教室的情況。

這天中午,唐娟在監控中發現,她剛給女兒買的一件很可愛的罩衣,卻被老師穿在了其他小朋友身上。唐娟非常氣憤,在去幼兒園接女兒時,她直接質問老師。老師卻推脫責任,說不是自己給孩子穿的罩衣,應該是孩子穿錯了。

唐娟帶着女兒去了衛生間,轉回教室拿女兒的書包時,卻聽到這位老師在向其他老師抱怨,“不就是一件便宜的罩衣嗎?家長還好意思來說事。”

唐娟馬上進入教室,直接對這位老師說,“罩衣再便宜,我也是給自己的孩子買的,不是給別人的孩子買的。”老師當時羞紅了臉,連忙向她道歉,說自己太馬虎了,以後一定注意。

事後,唐娟聽了其他家長的討論,才知道小朋友“穿錯”罩衣並非偶然。原來,穿了自家女兒罩衣的小朋友,家長給老師送過禮物,孩子平時就會受到老師的特別照顧。

一些幼兒園老師缺乏應有的素養,甚至不具備上崗資格,品行不良,成爲教師隊伍中的敗類。但大部分幼兒園老師比較負責,受到家長的誇讚和孩子的喜愛。

從現在的教育大環境來看,關於幼兒園老師的負面新聞太多了,家長當然會有所擔憂。但家長對幼兒園老師也應多一份理解和包容,畢竟老師的精力有限,負責一個班幾十個孩子,難免會出現一些小狀況,只要不是特別過分,家長也不必過於計較。孩子在幼兒園出現狀況,家長應該怎麼做?

1、與孩子細心溝通

在孩子去上幼兒園之前,或者去幼兒園接孩子回家時,家長都要與孩子細心溝通,從孩子的身上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但孩子的年齡還小,對事物還缺乏正確的認知,語言表達能力也欠缺,可能會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就需要家長認真甄別。

大多數家長會問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發生好玩的事情,有沒有被小朋友欺負,有沒有被老師批評等等。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在學校有任何不舒服,都要告訴老師,回家也要告訴爸爸媽媽。

2、站在老師的角度看孩子是否有錯

孩子在幼兒園偶爾出現一些狀況,家長肯定會很擔心孩子。但想要解決問題,就要弄清楚到底是老師的問題,還是孩子身上有問題。家長可以進行換位思考,站在老師的角度,來考慮是不是孩子的錯,或許家長矛盾的地方也會自行化解。

家長把孩子交給幼兒園,圖的就是放心、省事,自己可以安心上班,忙於工作。若是把孩子送到不省心的幼兒園,家長就要時刻擔驚受怕,送孩子去幼兒園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家長要做哪些準備?

1、給孩子選擇一家正規的幼兒園

在一些不太正規的幼兒園,很多老師並不具備上崗資格,品行也不是很好,不配爲人師。家長最好給孩子選擇一家正規的幼兒園,老師的專業程度比較高,照顧孩子也會比較精細,孩子在幼兒園過得開心,家長也會比較放心和省心。

2、讓孩子提前瞭解幼兒園的情況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可以提前帶孩子去幼兒園熟悉和了解園區。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在幼兒園不僅會有熟悉的小夥伴,還可以結識到新朋友,小朋友們可以一起講故事、玩遊戲等等,激發孩子對幼兒園的興趣,讓孩子慢慢喜歡上幼兒園。

3、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一個班級只有兩三個老師,卻有幾十個孩子。但老師的精力有限,對每個孩子不可能做到事無鉅細。家長就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學會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自己喝水、喫飯、上衛生間、穿衣服、穿鞋等等。即使孩子做得不是很好,家長也要給予鼓勵。

孩子在幼兒園能夠自理,可以給老師減輕一些負擔,老師就會比較喜歡這類孩子。家長還要教會孩子正確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訴求,不管有任何問題,都要及時向老師報告。

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並不能完全做到放手不管,而且孩子的年齡還小,家長自然會有所擔心。但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後,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孩子始終要適應,家長就要適當放手,讓孩子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