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書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絕大多數國家都廢除了“皇帝”這一稱號,但在非洲一些國家還保留着這一稱號,比如說埃塞俄比亞。

埃塞俄比亞位於非洲東北部,與吉布提、索馬里、蘇丹等國爲鄰,領土面積110.36萬平方公里,人口過億,在非洲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國,而且各種資源十分豐富,是一個擁有3000多年曆史的古老國家,在歷史上一直實行封建帝制,最後一位皇帝是海爾·塞拉西一世。

賽拉西1892年出生子在埃塞俄比亞南部的一個貴族家庭,自由聰慧且善於騎射,而且野性極大。1916年埃塞俄比亞改革派和保守派矛盾日益加劇,賽拉西堅定主張改革,被推舉爲皇太子攝政王,從此走上權力中心。

上任後,賽拉西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改革,1923年他先後訪問了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十多個國家,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制度,發展教育、廢除奴隸制度,並主張與西方國家保持友好關係,與意大利、美國、日本等國家簽訂了友好條約。

1930年賽拉西稱帝,之後繼續推廣改革,並在1931年頒佈了埃塞俄比亞歷史上首部憲法,完善了國家法律。1933年他還降低了農業稅和商業稅,創立電臺和報紙,極大推動了埃塞俄比亞的發展。

1934年意大利不斷在埃塞俄比亞邊境製造摩擦,爆發多起流血事件。1935年賽拉西率領民衆抵抗意大利入侵,並在國際上尋求幫助,當時我國還對埃塞俄比亞進行了聲援以及一定的援助,幫助他們抵抗入侵者。

儘管埃塞俄比亞人民表現得很勇敢,但最終還是失敗了。1936年賽拉西逃亡到英國,直到1942年意大利軍隊被盟軍趕走後,他纔回到國家重登帝位。二戰結束後,美國爲拉攏埃塞俄比亞,對其進行了大量經濟和軍事上的援助,埃塞俄比亞也因此成爲美國在非洲的鐵桿小弟。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開始拉攏盟友組建聯合國軍,或許是信了美國人“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鬼話,賽拉西欣然答應了,而且埃塞俄比亞國內參戰的呼聲很高。然後在上甘嶺一戰中,埃塞俄比亞派來的一個步兵營在7小時內被志願軍打死打傷600多人,傷亡過半,之後再也不敢參戰。

抗美援朝結束後,損失慘重的埃塞俄比亞人對這場這場做了深刻反思,認爲參加聯合國軍是一個極大的錯誤,賽拉西皇帝帶頭做了檢討,此後積極改善和中國關係,並堅定站在了第三世界陣營,一直與我國保持着友好關係。

1963年30多個非洲國家建立了非洲統一組織,賽拉西當選爲主席,可見其在非洲的影響力。早期的賽拉西的確是一位能力出衆的統治者,但到了晚年後他走上很多非洲獨裁者的老路,變得殘暴不仁,奢靡成性,鬧得國內上下民怨沸騰。1974年9月,埃塞俄比亞陸軍發動政變,在宮中將賽拉西逮捕,1975年8月27日在囚禁中去世,時年83歲。

賽拉西去世後,埃塞俄比亞廢除了帝制,所以賽拉西也是該國最後一位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