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曾用“一个中国,四个世界”来形容我国之幅员辽阔和发展不均衡。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李静和李希课题组牵头在柳叶刀公共卫生子刊发布的全国98万人调查发现,经年龄和性别标准化后,我国10.3%居民为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其中,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高风险居民比例较高,分别达12.6%和11.4%,而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较低,仅为8.0%。

图1 不同地区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年龄、性别标化检出率差异

心血管病高风险定义为估计的十年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大于20%。

研究还定量评价了12种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压升高(≥140/90 mmHg)、总胆固醇升高(≥5.0 mmol/L)、血糖升高(≥7.0 mmol/L),超重或肥胖(BMI ≥25 kg/m2),以及吸烟、饮酒、不健康膳食(水果、蔬菜、全谷物或豆类摄入过少,红肉摄入过多)、缺乏体育锻炼等。

结果发现,东北和华北虽同属高危地区,但华北地区主要受到肥胖和血压因素的影响,而东北则主要是副食问题,即水果蔬菜摄入不足、红肉摄入过多。

此外,虽然华南地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居民比例低,但主食吃得不太健康,全谷物和豆类摄入不足,而且血糖、血脂异常以及体力活动不足全国居首。

研究还发现,中国平均气温越低的地区,高血压、肥胖以及副食等因素风险越高,而主食、代谢和体力活动方面因素的风险越低。

此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在城市地区副食因素风险越低,农村地区则代谢和体力活动方面因素风险越高。

就吸烟饮酒因素而言,在城市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越高,吸烟饮酒的居民比例越低。但在农村地区,人均GDP越高,吸烟饮酒的居民比例反而越高。

研究者指出,揭示心血管病高风险居民的地理特征,对我国的心血管病防控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人群筛查项目等方式开展全面的危险因素调查是必要的,有利于防控策略的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这项研究的数据来自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

该项目于2014年由政府立项支持,截至2019年底,已在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选择了252个项目点(包括152个县级地区和100个城市地区),覆盖了55%的地级市。该项目已完成390万35~75岁常住居民的心血管病风险筛查。

当前研究通过系统抽样对上述252个项目点的98.3万居民数据进行了分析。

来源:Xi Li, Chaoqun Wu, Jiapeng Lu, 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0, 5: e672-681.

本文转载自中国循环杂志,作者文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