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銷

圖書

玩具

家居

看不見的學習包含着對於人來說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認識世界,發展自己。

朋友帶着孩子來找我玩,順便問我:“劉老師, 我的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啊?老師教他什麼都不聽,就是玩!”

看着朋友一臉焦慮的樣子,我忍不住地樂,就是不說話。朋友急了:“你怎麼還樂?我說的是真的。老師說豆豆很聰明,但就是不願意像別的孩子那樣學習。”

我問:“你兒子多大了?”朋友奇怪地說:“你不是知道嗎?還有2個月就4歲了。老師說, 現在不學習,就是輸在起跑線上了。別的孩子,唐詩能背30首,數數可以數到100!”

我不笑了,很認真地問:“你兒子不學習,每天做什麼呢?”朋友一聲嘆息:“玩唄!就知道傻玩!”我再問:“怎麼玩呢?”回答:“還不是把玩具翻騰出來,弄得到處都是,有的還給拆壞了。給他筆讓他練寫字,他就拿着到處亂畫,把家裏的牆、桌子和書上畫得亂七八糟。不讓他畫還大哭大鬧。真沒辦法!”

聽完朋友的訴苦,我嚴肅地說:“你可真是冤枉你兒子啦!”“你說什麼?”朋友彷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接着說:“豆豆其實每天都在很認真地學習,只是你不瞭解而已。”

學習是有兩種形式的。

一種看得見,由老師或家長教孩子寫字、計算或者背誦。通常人們認爲這樣纔是學習。

還有另外一種看不見的方式——好像沒有人教,孩子什麼也沒學到。但實際上孩子卻學到了許多無形的知識,發展了各種重要的能力。玩耍就是這種“看不見的學習”。

比如,6個月左右大的寶寶,當大人把一個玩具鴨子放在他手裏時,他會緊緊地握着,眼睛盯着看。然後把鴨子放到嘴邊,用舌頭舔,用牙咬,用手捏,揮着胳膊用小鴨子敲牀。

過了一會兒,他把手臂伸出牀欄杆,一鬆手讓小鴨子掉在地上。大人撿起來放回他手裏後,他可能好好玩不到 10 秒鐘就又會鬆手,讓小鴨子再次掉下去。

反覆幾次,再耐心的家長也覺得他這是在成心折騰人。 但是,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看,這種玩耍,就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

學習的內容包括對於人來說最重要的兩個方面: 認識世界,發展自己。

一方面,孩子通過舔、咬、捏、扔等動作,來具體認識外界事物,比如玩具的味道、硬度、材質、重量等;

另一方面,孩子通過一些動作,發展了自己的感覺能力—味覺、視覺、觸覺、動覺等,還有運動能力—如何運用手指、手掌、胳膊,以及協調眼睛和身體的能力。

4歲的豆豆在我們交談的時候,就已經在我家玩得不亦樂乎了。他從牀底下拖出毛毛的玩具箱,把裏面的各種汽車一個個地拿出來,擺在地上。又用積木在周圍圈起來,說是蓋車庫。

然後把另一些小玩具搬運到卡車上,運輸到廚房。之後又和毛毛一起,用積木充當多米諾骨牌,耐心地擺起長龍陣、矩陣和太極陣,並享受骨牌依次倒塌的喜悅。

這個過程中, 豆豆其實一直在認真地學習各種汽車的不同特點和使用方法,並反覆練習直到能夠熟練掌握爲止。他也在觀察和學習“技高一籌”的毛毛如何擺放骨牌,瞭解不同擺放方式造成的結果。他學習得非常認真、仔細,並在學習後自己嘗試着按毛毛的方式擺進去幾塊。

我讓朋友和我一起仔細地觀察了孩子玩耍的全過程,朋友不可置信地說:“我還真不知道玩裏面有這麼多的學問呢!以前總覺得孩子在瞎玩,是在浪費時間,還把房間搞得又髒又亂。”

我告訴她: “學習寫字和背詩當然重要,但是對於孩子,尤其是小孩子,通過充分的玩耍可以學到比背詩和計算更廣泛的知識,並且發展出更強的學習能力,爲將來一輩子的學習打好基礎。”

朋友後來告訴我,當她再看到孩子玩的時候,就不再焦慮並生氣他爲什麼不愛學習了,而是能以欣賞的心態來享受,享受孩子這種“看不見的學習”!

本文知識內容刊於《父母必讀》雜誌

編輯 | 《父母必讀》編輯部

組稿排版 | 晏維瀅 視覺設計 | 宮穎

父母與孩子的情感溝通書

幫助理解孩子的心理 ↓

本文知識內容刊於《父母必讀》雜誌

編輯 | 《父母必讀》編輯部

組稿排版 | 晏維瀅 視覺設計 | 宮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