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沙特阿拉伯憑藉“石油連續暴跌”在全世界怒刷存在感後,79歲的沙特阿拉伯王國國王薩勒曼登基之際,又大大地任性了一把,向國民發放210億英鎊,摺合人民幣2000億元的大紅包。令世人驚呼,沙特王室真壕!

不過,更引人注意的卻是當時國際上的大咖,諸如美國總統奧巴馬、俄羅斯總理、英國首相卡梅倫和王儲查爾斯等大人物們齊聚沙特,參加以故國王阿卜杜拉的葬禮。

阿卜杜拉

沙特王室究竟有多大魅力,讓無數權貴競折腰?

這是因爲沙特王室是名符其實的中東第一家族,在世界上是一個極爲特殊的家族存在。

在沙特阿拉伯,國家的政策是沙特王室決定的,國家發展是沙特王室引導的,國家財富也是沙特王室支配的。

而沙特阿拉伯又是世界第一產油國,這樣國富位高的國王葬禮,誰能不重視?無怪乎各國領導人個個都推遲其他日程,弔唁爲先。

當然,更重要的是可以順道和新國王見見面、談談心、聊聊石油。

任何國家、任何領導人與中東第一家族的新首領維護好關係,那都是至關重要的。

沙特國王

沙特家族的發跡,始於18世紀中葉阿拉伯半島遊牧部落時代。

1744年,酋長穆罕默德伊本·沙特與伊斯蘭教改革運動創始人阿卜杜勒·瓦哈卜合作,在祖先留下的兩個村莊的基礎上,開始創業。通過不斷吞併周圍的部族,建立起第一個沙特國。

19世紀初,其征服活動達到高潮。那時沙特擁有歷史上最大的版圖,領土包括也門、阿曼、馬斯喀特、敘利亞、伊拉克的廣大地域,史稱大沙特統治時期。

當時,名義上統治阿拉伯半島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感到沙特國的極大野心,命令埃及總督去攻打沙特。此後沙特王朝一直遭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意欲統治阿拉伯的英國的威脅。

大沙特死後,沙特家族在複雜的內外爭奪中兩度喪失過統治地位。沙特家族的厄運是由伊本·沙特扭轉過來的。

伊本·沙特

1900年,伊本·沙特繼承父位任酋長時年僅19歲,當時沙特家族已失去故國,在科威特流亡多年。

兩年後,立志復國的伊本·沙特非常英勇,他率領30名戰士突擊利雅得,一舉奪回故地。然後他逐步統一了阿拉伯半島上最重要的地區,1932年,正式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國。

伊本·沙特在沙特家族史上是個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重要人物,他使沙特家族復興,並在國家政治、經濟治理方面進行有效改革,有“半島之獅”的美譽。

伊本·沙特是一個富有智慧的領導者,他一手通過武力征服各部落,另一手是通過聯姻來鞏固政權。他先後與全國各部落的300 多個姑娘結婚,隨休隨娶,始終在身邊保留三個妻子,而第四個妻位永遠空缺,以符合伊斯蘭教教規中穆斯林只能擁有四個妻子的規定。

他有難以勝數的後代,僅得到法律承認的兒子、孫子、重孫就達到600多人。到如今,沙特王室僅男性親王就達5000多人,當然也有說有2萬餘人。

總之,單以家族人數而論,沙特不只是中東第一家族,在全世界恐怕也首屈一指。

伊本·沙特於1953年去世。此後沙特國王的王位便在他的後代中傳承。因其子嗣母系家族衆多,沙特王室也就自然形成衆多的派系。

沙特王室

目前,沙特王室主要有兩大派力量。一派力量稱爲“蘇德里七兄弟”集團,其成員皆來自伊本·沙特的寵妃哈桑·蘇德里所生。另一派來自於老王的其他子孫後代。

沙特王室派系、族系情況極爲複雜,長期以來圍繞王位繼承權和內外政策上的鬥爭此起彼伏。但主要原則還是以不流血的方式在伊本·沙特的後代中代代相傳,各派在對內對外的大政方針上尚能求同存異。

在沙特,伊斯蘭教是國家統治的根基。沙特王室實施政教合一的統治。國王既是國家元首又是宗教首領,宗教是沙特王室統治國家最重要的工具。

200年來,瓦哈卜教派的信仰一直是沙特王室所依賴的統一王國的精神力量,其教義己滲透到沙特社會的各個方面。在沙特,穆罕默德的遺訓就是法律依據,伊斯蘭教規就是人們的行動準則。

當然,後來王朝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根本原則沒有改變。

沙特國王

上世紀3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美孚石油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哈薩的達曼地區發現了大量石油,從此,當年只能靠收取一點外國公司租金爲稅收的國家的命運徹底發生了改變。

沙特阿拉伯有“石油王國”之稱,其石油儲量、產量和銷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之一,石油產業收入佔全國總收入大約75%。

鉅額石油收入使沙特阿拉伯有充足的資金髮展工業和社會事業,政府制定了龐大的經濟發展計劃,引進科學技術,實行經濟多樣化政策,建立現代化、多樣化的國民經濟體系,發展交通、郵電、教育、醫療等公共事業。

到70年代沙特己成爲世界上人均國民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沙特王室成爲了世界上最富有的王室,從此開啓了“壕”門生活。

沙特王室有很多天生的土豪,其中最著名的是已故國王法赫德的小兒子,當年他被稱爲“世界上最有錢的小男孩”,僅個人飛機就有3架,老國王給他每週的零花錢是600萬美元,並早早地在銀行賬戶裏給他存入16億美元,起步就是十億富翁,世上沒有幾人能比。

至於說國王送朋友100萬美元的油畫、95萬美元的首飾,翻修個度假宮殿花掉1.2億歐元;王儲邀請親朋好友度假花掉1800萬英鎊,王子慶祝畢業狂歡用掉1500萬歐元,等等,更是沙特王室成員習以爲常的事。

沙特王室

在沙特王室眼中,沒有最壕,只有更壕。沙特之所以這麼豪橫,主要因爲:

首先,沙特屬於家國天下,因而石油收入的大部分都進入了王族成員的私囊。每位王室成員定期從政府領取薪金,親王每月數萬美元不等,王室成員每年能得到數十億美元的補貼,這個可以稱爲“石油俸祿”,而且是終身領取。

其次,經商所得甚豐。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當時的國王費薩爾開始改變王室成員不準經商的傳統,但前置條件是不得張揚。

從那時起,衆多王室成員開始經商致富。喫到第一口“奶酪”的是沙特前國王阿卜杜拉,他創建了沙特最大的水泥廠、石棉廠和塑料廠等一系列民族工業企業,而且都取得了成功。卡拉德親王則近水樓臺先得月,在軍火生意上狠賺一筆,然後迅速轉向實業投資。

人稱“中東巴菲特”的沙特王子阿爾瓦利德,他的“王國控股公司”參股花旗銀行、迪斯尼、亞馬遜、EBay等一系列國際知名企業。7年前他的身家就達200億美元,位居《福布斯》富翁榜第26名,是美國最大的外來個人投資者。

另外,賺取佣金和回扣。在沙特做生意,額度小的可以正常進行招標籤約,如果是大額合同,就必須得到沙特某些親王、王子的幫助,他們利用影響力賺取佣金和收扣,這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沙特國王

從阿卜杜勒阿齊茲一直到費薩爾任國王時期,王國是一個“鬆散國家”,國王以專制和個人權威進行統治,權力極大。

但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哈立德任國王開始,因其體弱多病且不喜政事,王室內部逐步演變成集體領導模式,國王個人權力驟降,致使出現“王權缺失”現象。

阿卜杜拉登基後並未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象,他最多隻能算“同等者之首”,僅比各大親王高出一頭,王國政權不再是一個人說了算。所有重要的決策都掌握在國王和各大親王手中,由他們通過非正式、祕密地“建立共識”的方式做出。

這雖然有利於防止內部分歧演變爲嚴重衝突,但是問題卻不可能永遠被迴避,尤其當國家面臨重大挑戰的時候。考慮到各大親王在各自控制的國家核心機構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未來的合作和協調可能會越來越艱難。如果這些權力核心無法達成共識,王室的決策機制就會因此癱瘓,出現“集體行動困難”。

沙特王室

爲解決分歧,沙特王室有一套內部調停機制,各方都會積極尋求通過私下調停和妥協解決問題,通常會由一位德高望衆且沒有利益衝突的大親王擔當調解者,以防止王室內部全面分裂和全面戰爭,從而削弱沙特家族對國家的控制。

這一策略有效地防止王室內部鬥爭最後出現血戰,而可能只是流放幾名王室成員。前者威脅家族統治,而後者不會。促使王室成員選擇這一策略的主要誘因是:

第一,不直接參與權力爭奪的王室成員的命運不取決於權力爭奪者中一方的勝利,不管哪方勝利都不會影響他們的地位和權力。家族統治使得王室內部政治博弈的性質有助於彌合分裂,而不是強化派系。

第二,個人財富最大化是王室團結的動力,鞏固王室團結已經從以前只靠抽象的譜系和血親關係,轉爲更多地依靠經濟利益,因此,冒險參與到一場削弱整個王室的政治鬥爭中越來越不具吸引力。

第三,王室內部規範爲協商解決內部衝突提供了指導原則和模式,在家族框架內部解決爭端的決心,以及以家族利益比任何成員的利益都重要爲條件培養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成爲家族的行爲準則,破壞者將受到其他成員的“共伐”。

沙特王室

但是,這一機制在5年前出現新的變化。

薩勒曼國王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集權,連續撤換大臣和官員,並將侄子和兒子分別立爲王儲和副王儲,有打破王室“兄終弟及”傳統的趨勢。

他的舉動代表王室內部的權力新動向,對沙特政權的穩定產生了影響:

首先,薩勒曼國王繼位以來大力集權於自己所在的蘇達裏支系,尤其是火箭式提拔其最小的兒子穆罕默德的行爲,以及將王位鎖定在蘇達裏支系或自己支系的傾向,必將引起王室內部其他支系的強烈反應。

前王儲穆克林被廢意味着前國王阿卜杜拉的盟友和兒子基本上全被排除在國家核心權力部門之外,這一先例也爲今後沙特的王位繼承製度增添了不確定因素。國王可以頻繁廢立王儲,而王儲在接受效忠宣誓前卻不能保證自己的地位。

薩勒曼國王衆多“史無前例”的行爲,“幾十年來第一次,爲王室內部一場真正的政治鬥爭鋪平了道路”,也許可以說“利雅得正在上演一場權力鬥爭”。不過,這場鬥爭可能要持續好幾年纔有定論。

沙特王

其次,隨着權力的集中,薩勒曼國王在內政外交上表現得“非常自信”,這與阿卜杜拉時期的“小心謹慎”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外交上更加積極主動,集中體現在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的行動上。不過,這一行動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向王室成員展示年輕、沒有任何軍事經歷的國防大臣穆罕默德·本· 薩勒曼的領導能力。未來,沙特與伊朗在海灣和中東地區層面的爭鋒很可能會升級,而與美國中東政策的協調可能會進一步加強。

沙特政權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的原因是,石油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沙特的政治結構和社會關係,讓王室成了國家無可爭議的權力中心。同時,王室內部通過聯盟、權力分享和制衡,一方面壟斷了國家核心權力,另一方面維持了內部團結。

在面臨代際更替的今天,薩勒曼國王顯然不打算在第三代親王中重建“費薩爾秩序”確立的集體決策制度,而是試圖改組沙特的決策程序。

沙特

特別是3年前,他更進一步將自己的兒子立爲王儲,“兄終弟及”到“父子傳承”的模式出現,可能導致王室內部產生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薩勒曼確立的“父子傳承”王位繼承順序能夠得以保持下去,那麼今後幾十年,甚至半個世紀,王室都有可能被蘇達裏集團主導,因爲現王儲是個80後的年青人。

不論如何,未來沙特政權的穩定,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王室內部的權力分享和制衡同決策能力和領導能力之間能否實現較好的結合。王室內部的衝突將圍繞國王集權和各大親王權力圈子展開,但最有助於沙特政權穩定的仍是各大親王適度分權的家族統治。

沙特王室,這個因石油而興的中東第一家族,作爲歐佩克的主要話事國,其一舉一動時刻牽動着世界各國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