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12月14日這一天就是量子力學正是被提出,普朗克就被稱爲量子力學之父,在這一年,一個名叫愛因斯坦的大學生剛從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畢業。

後來在1905年,愛因斯坦在普朗克一份一份不連續提出波包(wavepacket,局域性的多種諧波疊加而成的波)的啓發下,提出「光量子」的概念,認爲光是一個一個的粒子,並因這篇光電效應論文獲得1921年諾貝爾獎。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獲得諾貝爾獎以後,陸續有大量的實驗數據驗證愛因斯坦的粒子論,並在1926年將「光」取名爲「光子」。

量子力學說明了「時間不連續」及「空間不連續」。宇宙最小單位,稱爲普朗克時間與普朗克空間。「普朗克長度」爲10的負33次方公分;「普朗克時間」爲10的負43次方秒,在這兩個刻度以下,引力及時間空間都不復存在。

空間不連續,代表空間並不是平滑無縫,而是一種像素粒子,是一顆一顆的粒子緊密組成的,跟計算機熒幕的像素一樣,所以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一種投影而已,並非是連續無縫的實體。

時間不連續,代表空間是間隔及不斷地被產生,就像播放電影的照片一樣,電影是一秒播放24格照片所形成的動態影像,所以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一種二維平面照片而已,是一張一張瞬間產生又瞬間消失的連續播放影像,宇宙並非唯物論所說,是早已一直存在的。量子力學的時空不連續,說明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只是一種模擬影像,一切都是虛幻。

那物理學家又是怎麼解釋呢?

根據弦理論及黑洞理論,物理學家傾向於:我們是「意識存在於能量世界,影像生活在物質世界」,這兩個世界是透過蟲洞,以超光速一萬倍的量子糾纏同步相連接。

因爲,意識是存在於黑洞裏的二維信息碼的能量世界,而物質世界是能量世界的投影,所以宇宙的真相是:「意識創造宇宙」。愛因斯坦曾說:「真實只是一種幻覺,儘管是一種揮之不去的幻覺。」他認爲物質、時間、空間、宇宙,其實都是人類的幻覺而已。

愛丁頓爵士在1919年寫了「重力的相對理論報道」,第一次向英語世界介紹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他說:「我們總是認爲物質是東西,但現在則不一定了;現在,物質比起東西而言更像是念頭。」

量子力學已經表明:黑洞必須在量子糾纏下,才能打開蟲洞。沒有念頭就不會有量子糾纏,沒有量子糾纏,就無法產生物質世界。物質世界是念頭產生的,量子糾纏是黑洞裏的虛擬粒子與黑洞外的真實粒子互相糾纏的高光速投影現象,這代表物質世界是能量世界的投影,而意識是一種無形的能量。

確實,我們要思考哲學上唯物論的某些觀點。當我們不斷透過學習成長來淬鍊及提升自己的認知時同時,我們的命運就會越來越好,而這種認知是心靈層面,而不是物質層面,不少人總是弄錯方向,以致終生徒勞一場。因爲命運的創造者往往是心靈,而不是物質,命運的本質也是心靈,而不是物質。所以,真正的改變命運,是指內在心靈的改變,而不一定是外在物質的改變。當我們不斷透過學習成長來淬鍊及提升自己的心靈時,我們的命運就會越來越好,好命及好運是心靈層面,而不是物質層面,我們總是弄錯方向,以致終生徒勞一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