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正在熱播,帶我們回到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關於戰國末期到秦初那段歷史,許多大導演都比較熱衷,諸如陳凱歌拍過《荊軻刺秦王》、周曉文的《秦頌》、張藝謀的《英雄》。

論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話,當屬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是中國電影史上繞不開的一部商業大片,當年在北美賣了5371萬美元,內地也收穫了2.5億人民幣。

《英雄》是一部鉅製武俠大片,總投資高達3000萬美元,差不多是2.6億元。主演陣容更是集結了李連杰 、梁朝偉、陳道明、張曼玉、章子怡、甄子丹等一衆大咖。

其中李連杰的片酬最高,300萬美元,也就是2600萬人民幣,但這還是李連杰爲了交上張藝謀這個朋友,自降的身價。然後梁朝偉和張曼玉大概100萬美元,陳道明才10萬美元。

這樣一部將色彩運用到了極致,鉅製、賣座的武俠大片,當年也是爭議不斷,就算過了18年,依然如此。

01、是英雄還是“狗熊”

李連杰曾參演過多部武俠類電影, 如《黃飛鴻》、《笑傲江湖2》、《倚天屠龍記》、《太極張三丰》等。

在他參演的一衆武俠片中,所塑造的主角形象,大多是混跡江湖,快意恩仇。可以爲了保護自己心愛的人與整個江湖對抗。爲了完成自己心中的“義”,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而《英雄》塑造出的無名,卻是一名心繫天下,完全不同的武俠。

在無名與殘劍飛雪的第一次會面時,無名已破長空,請求二人相助,但從飛雪口中得知三年前二人刺秦失敗,原因竟是殘劍放棄刺秦。

殘劍也親口說出:只要自己還活着,就會阻止無名刺秦。而飛雪願助無名刺秦,在秦軍陣前,受其一劍。

秦軍陣前的大戰過後,無名再次遇到殘劍,問起殘劍放棄刺秦的緣由,殘劍只送給無名二字“天下”。

春秋戰國年間,七國常年戰亂,百姓民不聊生。而世上唯一能夠一統六國,停止戰亂的人,便是秦王。用電影中的話來說:一個人的痛苦,與天下人的痛苦比,便不再是痛苦。

所以無名爲了天下人的幸福,爲了讓天下重回和平,決定放棄刺秦。最後刺出一劍,刺出的是自己對飛雪與長空的承諾。刺偏,是對天下蒼生的着想。

爲了“天下”二字,無名放棄刺秦,做了天下的英雄。卻未能替父母報仇,替趙國報仇,無名做了自己的“狗熊”。

02、中國風的意境之美

《英雄》中的打鬥場面,算得上是本片最大的特點,一招一式,盡顯中國特寫的意境之美。

既然提到了動作戲,那就不得不提一下本片的武術指導,《英雄》最初的武術指導是董瑋,後因董瑋不能滿足張藝謀導演的要求,武術指導換爲程小東,程小東的武打設計比較寫意,符合張藝謀的想法。

無名對戰長空,盲人琴師在旁撫琴。無名與長空對立半個時辰,身未動,意先動。

雨落檐角,琴音嫋嫋,銀槍像一條長蛇,與長劍纏繞。

古琴絃斷,銀槍終於出竅,銀槍破空而來,長劍卻先一步刺到。

銀槍應聲折斷,自此銀槍斷,長空破。

古琴的音韻,淅瀝的雨聲,刀光劍影,銀槍與長劍碰撞發出的清脆響聲。

將一場功夫上的對決與琴韻結合,演繹出了古典優雅的魅力。

飛雪與如月在林中對決,秋風黃葉,二人身着紅衣對立,肅殺之意頓起。如月雙刀出鞘,每次出刀,所帶的都是恨意。

飛雪衣袂飄飄,身形似風。打鬥場景,時刻彰顯着女性的優雅撫媚之美。嚴肅的以死相搏,卻又讓人看出了舞蹈般的優美。

給我印象最深的,當屬無名與殘劍的湖中對決。二人在湖心對決,看似在比劍法,但又更像是在比書法。

他們以劍爲筆,以水爲墨。劍尖輕挑湖水,便是在蘸墨,兩劍相撞,便是在落筆。

一招一式,彰顯出的都是書法之美,一進一退,彰顯的便是二人此時,心中截然不同的俠義之道。

03、悽美無奈的愛情

影片用了很多的篇幅,描寫了殘劍飛雪二人的感情線。

殘劍在各國遊歷時相識了飛雪,飛雪心中執意刺秦,殘劍便決定幫助飛雪,二人每天共同習字,希望能夠悟出一套劍法,好得以刺秦。

而殘劍卻悟出了天下唯有秦王能停止戰亂之理,爲了和平能夠到來,殘劍無奈放棄刺秦。在天下與愛情之間,他選了天下。

當殘劍得知無名也已放棄刺秦之時,知道這世間已無人能刺殺秦王。便以死來告訴飛雪,自己的心中不只裝着天下,還裝着她。最後飛雪抱着殘劍的屍體,自盡而亡。

戰亂年代,二人雖情投意合,但卻無奈心中大義背道而馳。在時代的發展面前,普通人只能順勢而爲,無論怎麼掙扎,都只會顯得蒼白無力。

04、孤獨的帝王

秦王一生征戰,志在統一六國,停止世間的戰亂。但除殘劍之外無人能夠理解。

貴爲一國之君,卻被自己的滿朝文武也傳爲暴君,寬廣的大殿之內,只有自己獨自端坐在大殿之上。忍受被刺殺之險,忍受被天下誤解之痛。

電影結尾處,帝王之威,不可撼動,秦王無奈處死無名。秦王命人厚葬無名,自己獨自端坐殿內,殘劍飛雪一襲白衣爲愛殉情。

紅綢裹屍,英雄卻無名。殘劍飛雪情投意合,終敵不過分久必合之勢,無奈化爲大漠中的一襲白衣。四大高手已死,秦王以無後顧之憂,但卻只能顧影自憐。

《英雄》讓中國電影衝出國門,既要兼顧商業價值,又要將中國特色彰顯出來,就必然不能被所有人接受,自然遭受爭議。

但拋開爭議,不管從拍攝的手法,故事的內核,還是商業價值來說,這部電影,不失爲是一部好電影。

《英雄》藉着刺秦之名,來解釋中國人心中的“道”。世間萬物,都是相通的,武功,書法,琴韻,電影包括人在社會中的爲人,處事。所有的一切,反應出的,都是人的心境。

人在一生中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對於心境的修行。就像殘劍寫出的第二十種“劍”字,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這便是對“道”的最深層次的理解。

敢問世間能有幾人,可以爲了天下大義,放棄心中追隨一生的“義”。(撰文:mxh_)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