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11月28日,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行,當天下晝的“金融科技加速雙循環格式建設”分論壇中,中國工商銀行首席技術官呂仲濤發言表示,金融科技推動了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並能精準高效地服務雙循環格式。

呂仲濤表示,要通過科技驅動來增強金融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從四個方面來推進金融的供應側改革,促進內輪迴、暢通海內大輪迴。一是夯實金融基礎設施。奠定暢通海內大輪迴的新基石。特別是在數據中心建設、雲計算、5G運用等新的數字基礎中要加大投入。二是踐行普惠金融,晉升暢通海內大輪迴的新動力。三是挖掘數據資產,激發暢通海內大輪迴的新要素,緊緊抓住國家要素改革的市場機遇,加大數據共享和合作,做實做活做強數據資產。四是賦能社會化場景,構築暢通海內大輪迴的新生態。跟着銀行服務的平臺化和專業化的發展,商業銀行應該積極推動構建金融服務的新生態,通過打造跨界融合的生態系統,來實現支付、融資、投資等金融產品嵌入到各個行業。

談及普惠金融,呂仲濤以爲,普惠金融機會均等的惠及民生,包容性是更重要的,價格只是一個因素。“針對不同的人羣確實有不同的價格槓桿,但是包容性是必需要有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商業銀行首先想辦法在普惠金融的覆蓋面、可得性方面發力晉升。這當中,金融科技在立異普惠金融的服務方式、降低交易成本、衍生服務半徑、同時擴大內需等方面,會提供非常強盛的驅動力。”

呂仲濤隨後舉例說明,在個人客戶服務中,金融機構可以創造出新的消費金融產品,豐碩場景,爲客戶提供線上的、智能化的無感的服務,銀行是無處不在的。例如,“利用數據形成人工智能,建設聰明大腦,利用聰明大腦深刻洞悉不同類型的客羣的服務特徵、服務需求和行爲偏好,通過‘千人千面’定製化的服務適應不同客羣的金融服務需要,晉升金融服務觸達的精準性。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很重要的一點是依託各種場景的數據資源來打造一批靈活、普世的數字普惠產品。”

此外,呂仲濤以爲,金融助力海內國際雙循環格式需要融合一體化的發展,境內外協同一體化的提供高效服務。一是立異線上的商業模式,提供金融服務跨境開放便利。二是聚焦人民幣國際化,推進構建人民幣跨境清算體系,進一步買通人民幣資金的外輪迴。三是圍繞鏈式生態推進跨境商業金融生態模式的立異。四是服務金融市場開放,來吸引更多的外資金融的活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