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科協會同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連續舉辦5屆科協改革理論研討會,聚焦科協系統改革、發展、服務、創新、治理中的問題開展深入研究討論,匯聚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協工作者的思想和智慧,爲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科協事業發展提供有益啓發。“科協改革進行時”微信公衆號專門開闢“科協改革研討”專欄,陸續刊載研討會優秀成果,以饗讀者。

重慶市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王合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戰略眼光和戰略定力,標誌着我們黨對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爲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指明瞭前進方向。

科協作爲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一定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全面總結評估“十三五”時期改革發展情況,在“十四五”期間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全力打造中國地方科協綜合改革示範區,爲奮鬥“十四五”、奮進新徵程匯聚強大的科技力量。

01

在優化政治引領機制上深化拓展

科協組織因黨而生、爲黨而興,政治性是第一屬性、是靈魂。在“十三五”時期,我們堅持政治組織這個根本定位,認真履行政治職責,充分發揮政治作用,有力推動科技界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科技社團黨建作爲突破點,強化科協黨組工作,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通過成立科技社團黨委、特設黨支部、示範聯合體和派駐黨建督導團,解決了學會黨建虛化弱化的問題。把協同辦科協黨校作爲創新點,市科協黨校加掛市級機關黨校科協分校牌子,與市直機關工委、市委黨校等加強辦學合作,既抓科技工作者學政治,又抓黨政幹部學科技,探索了科協系統黨校辦學新模式。把統籌抓政治引領、價值引領作爲着力點,每年圍繞一個主題開展面向基層大宣講,先後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講信仰、講信念、講信心”宣講和“四史”宣講;舉辦“共和國脊樑”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匯演、優秀科學家風采展、重慶英才講壇等活動,擎起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火炬。

步入“十四五”,我們將着力破解政治引領精準度不夠高、實效性不夠強的問題,進一步優化政治引領機制,建立科協宣講團,創新宣傳教育內容、方法、手段、載體,積極推動科技社團黨建“破題”,實現政治引領常態化、長效化,打造以理服人的學術共同體、以德服人的價值共同體,引導科技工作者增進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更加有方向、有信心、有力量地聽黨話、跟黨走,建功新時代。

02

在完善團結聯繫機制上深化拓展

科協組織的首責是爲科技工作者服務,發揮黨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樑紐帶作用。在“十三五”時期,我們堅持黨建帶科建,黨組織建到哪裏,科協組織和科協工作就跟進到哪裏,構建起縱橫交錯、條塊結合的組織體系。提升科協領導層代表力,掛(兼)職副主席、科協常委的多數是高校、科研院所主要負責人,起到“抓住關鍵人、帶動一大片”的效果。提升學會組織影響力,新成立重慶市女科技工作者協會、重慶市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協會,區縣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實現全覆蓋,主管指導的市級學會吸納力和動員力明顯增強。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成立企事業科協812個、基層農技協1137個、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12個,鄉鎮(街道)科協實現全覆蓋,配備“三長”兼職副主席3100名,一線科技工作者“串珠成鏈”。提升網上科協服務力,建設視頻會議系統,推動科協網提檔升級,提高網上工作本領。狠抓創新爭先行動,實施院士帶培計劃,增設重慶市創新爭先獎,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評選範圍從中小學生擴大到45歲以下職業青年,科技工作者創新爭先熱情充分迸發。

步入“十四五”,我們將着力破解對科技工作者底數不清、科技隊伍創新活力不強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團結聯繫機制,健全線上線下廣泛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服務網絡,實施科協組織力提升行動,深入推動科協組織特別是科技社團、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治理改革,既團結引導好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又服務管理好以“三長”爲重點的基層一線科技人才,真正把科協建成科技工作者的溫馨家園。

03

在創新融入融合機制上深化拓展

爲創新驅動發展服務,重點在融入、難點在融合。在“十三五”時期,我們堅持把“自轉”融入“公轉”,把科協工作融入大局、全局中統籌謀劃,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大戰略,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與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合作;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實施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六個一”工程和助力鄉村振興“村會合作”項目。舉辦大活動,聚焦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爲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連續3年承辦智博會數字經濟百人會,牽頭籌辦2019重慶英才大會,引入中國雲計算和物聯網大會永久落戶重慶,每年舉辦市科協年會、高校科技資源精準對接等一批富有實效的活動。搭建大平臺,依託“科創中國”,抓好永川區“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建設和12個區縣試點,建好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推動科技需求和供給有效對接。

步入“十四五”,我們將着力破解社會創新合作網絡缺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不深的問題,進一步創新融入融合機制,堅持“頂天立地”,推動“科創中國”在重慶大地大放異彩,在辦好智博會、英才大會有關活動的基礎上,策劃舉辦世界區域創新論壇,與四川省科協共建“巴蜀科技雲服務平臺”,搭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資源要素融通創新大平臺,加速國際國內創新資源導入,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04

在健全科普惠民機制上深化拓展

具備科學素質公民比例不高,是制約重慶高質量發展的一大瓶頸。在“十三五”時期,我們抓考覈導向,積極推動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納入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重要內容,納入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納入對區縣黨政實績考覈指標,區縣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抓工作閉環,提供公民科學素質系列讀本,舉辦公民科學素質大賽,開展公民科學素質年度調查和發佈,形成了“以書促學、以學促賽、以賽促評”的工作閉環。抓陣地建設,市政府大力推動區縣科技館建設,市科協購置2000餘臺科普文化信息終端,打造了一批社區科協樣板間和社區科普大學示範教學點。抓共建共享,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六講”志願服務中,科協牽頭開展的“講科技”活動有聲有色;創建疫情防控應急科普工作體系,與市應急管理局共建重慶市突發事件應急科普中心正穩步推進。通過努力,全市具備科學素質公民比例從2015年的4.74%提升到2019年的9.02%,增速、增幅均位居全國前列。

步入“十四五”,我們將着力破解科普工作理念、手段、機制不相適應的問題,進一步健全科普惠民機制,推動科普職能從科技行政部門轉移到科協,實現遠郊區縣科技館全覆蓋,建立科普設施互換共用機制,完善應急科普機制,推動“科普中國”在重慶落地生根,實現科普工作“鋪天蓋地”、科普文化“無處不在”,爭取2025年具備科學素質公民比例超過15%。

05

在激活決策服務機制上深化拓展

長期以來,省級以下科協的智庫工作都是相對弱項。在“十三五”時期,我們把智庫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以建設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重慶分院爲契機,堅持開門辦智庫、協同辦智庫,智庫工作成爲打造科協工作升級版的重要支點。完善智庫體系,與有關部門和高校共建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重慶市創新文化研究中心等5個實體智庫,構建起“小中心、大外圍”的智庫體系。加強課題研究,報送決策諮詢專報數量和省部級以上領導批示率均處在省級科協前列,連續5年被中國科協表彰爲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優秀區域責任部門”。打造品牌活動,連續舉辦四屆科協改革論壇,公開出版發行“縱橫談”論文集4本。

步入“十四五”,我們將着力破解智庫選題靶向性不強和成果含金量不夠高的問題,以中國科協、重慶市政府、重慶大學、四川大學共建“城市化與區域創新極發展研究中心”爲牽引,組建“PI”專家團隊,提升《院士專家建議》內參質量,新辦《創新評論》期刊,堅持舉辦科協改革論壇,加強學術會議成果提煉,提升高校科協、區縣科協和市級學會決策諮詢能力,打造“智匯中國”重慶樣板。

新時代科協如何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羣衆性,如何適應科技創新的新定位,如何爲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堅持“四個面向”提供新服務,如何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新貢獻,如何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發揮新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課題和時代使命。我們唯有把深化改革進行到底,才能把科協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進而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定創新自信,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來源:中國科協改革工作辦公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