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孩子是生命的延續,父母將期待都放在寶寶的身上。父母將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絞盡腦汁想出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這雖然是很偉大的母愛和父愛,但是有的時候,這些愛就會“過火”,走向了不對的方向。對孩子錯誤的“愛”就不是“愛”了,就變成了“害”!

朋友很愛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並付之行動。比如她會“窮養”兒子,總是在兒子面前說家裏不富裕。並且,會很嚴厲地批評兒子,總是讓孩子罰站一小時,有的時候還會打罵孩子。很明顯,朋友是誤讀了兒童教育的真正含義,完全理解錯了。

雖然父母研究育兒方法是正確的,但是有的時候難免誤入歧途,沒有正確理解育兒方法的真正含義,而是走向了極端。其實,所有錯誤的教育方式都是父母誤解了育兒方法的結果,尤其是下面這三件事,下面我將詳細講解一下。

① 批評孩子不知道適度

很多家長認爲,孩子犯錯一定要批評,並且對孩子要有懲罰,孩子纔有記性,否則就是溺愛。孩子犯錯誤父母教育是很正常的,但是一定要適度。

同事家的孩子才三歲,每次孩子犯了點小錯誤,比如玩具被扔得到處都是,或者喫飯的時候到處都是飯粒,同事都會用格尺教訓孩子。只要孩子又扔玩具,或者喫飯的時候掉了一粒飯粒,同事就會拿格尺打孩子的手心。要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是陋習,孩子是不能總打的。

之後,同事家的女兒確實不掉飯粒了,也不扔玩具了。但是,不是孩子變聽話了,而是孩子開始恐懼玩玩具了,喫飯時也不愛多喫了。這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感到害怕。

心理學家艾爾菲·科恩認爲,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自己的懲罰會變成邪惡的種子,深深埋在孩子心裏,總有一天會發芽開花。所以,批評孩子一定要講究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懲罰孩子。家長要學會適度懲罰孩子,千萬別過了頭。

② 父母不明白“節儉”和“窮養”的區別

首先強調的是,“節儉”和“窮養”不是一回事。父母總認爲,在孩子面前“哭窮”是讓孩子珍惜物品,懂得節約。但其實這麼做是錯誤的。總在孩子面前說家庭不富裕,家裏很窮沒多少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有些家長更過分,會帶着孩子去佔別人家的便宜。

要知道“窮養”會影響到孩子的格局。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因爲幾毛錢而和別人算計,斤斤計較,自然不會有好人緣。而且,在孩子有錢了之後,還容易出現報復性消費。這都會給孩子未來的人生帶來很惡劣的影響。都說看孩子什麼樣,就能看到孩子的家庭什麼樣。所以,父母不能太摳摳搜搜,要給足孩子精神上的富足,而不是天天和孩子計較金錢方面的問題。

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教育孩子不能浪費金錢,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去換取相應的報酬,並且要學會理財。

③ 父母應給孩子立規矩,立了規矩需要遵守

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這麼小,沒必要立規矩。而且都說孩子不應該打罵,會有心理陰影。其實這完全是誤解了兒童教育的意思,無形中害了孩子。

父母要清楚,和孩子立規矩不是打罵。講規矩的孩子到哪都招人喜歡,沒規矩的孩子到哪都會被人叫“熊孩子”。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造就了我們這個有制度、有發展的社會。哪裏都得講規矩,任何人都得講規矩,孩子不是例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給孩子立規矩,教育孩子做事要講規矩、懂禮貌。

前一段時間有個以“熊孩子”爲主角的熱搜。這個熱搜的大概意思就是,發帖人原本想在飛機上好好睡一覺,結果旁邊的熊孩子一直在大聲喊叫,整個飛機上的人都沒辦法休息。這個熱搜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我看電影的時候,我後邊位置有個熊孩子一直在吵鬧,踢我的座椅靠背,這場電影我基本上是沒心情看了。

父母不立規矩,就會導致孩子變爲一個招人嫌棄的熊孩子。如果孩子出現錯誤不及時警告,立規矩,將來一定會釀成大錯。小時候不講規矩,長大後就很容易觸犯法律。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並要求孩子必須遵守。

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父母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不要走向不對的方向。父母應該多分析和領悟兒童教育的真正含義,樹立好孩子的價值觀。

【話題討論:這三件對孩子不利的事,你中招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