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關鍵時期。在“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一系列優秀的文化產品噴湧而出,一批規模化、實力強的文化企業逐漸成長,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發展迎來了一個個新的增長點。

文化產品層出不窮。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十三五”期間,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創作出了一大批不負時代召喚、無愧人民期望的精品力作。《戰狼Ⅱ》《流浪地球》《外交風雲》《長江之戀》《故事裏的中國》《國家寶藏》……這些積極的、高尚的、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滋養着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

文化產業紅紅火火。文化產業的健康蓬勃發展,是繁榮文化事業、堅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十三五”期間,通過全面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在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比如,2019年全國電影票房已達642.66億元,銀幕總數69787塊,分別較2015年增長45.8%和122%。文化及相關產業總量快速增長,在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文化惠民實實在在。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文化具有着凝聚民心和增進民生福祉的功能,已經成爲了衡量幸福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標尺。事實上,要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就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十三五”期間,優秀文化產品層出不窮,文化下鄉活動熱熱鬧鬧,這都讓廣大羣衆享受到了豐富優質的“文化大餐”。

“互聯網+文化”融合持續加快。文化與互聯網有着天然的親和力和強大的融合力。“十三五”期間,網民數量快速增長,“互聯網+文化”融合發展也按下了“快進鍵”。比如,故宮博物院推出的“VR故宮”“全景故宮”“雲”遊故宮觀展,就引來無數網民關注。截至2018年,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累計2442萬部,讀者規模已經達到4.3億人。“互聯網+文化”融合持續加快,人們文化生活空間得到有效拓展。

堅定文化自信,構築強大中國力量。回望“十三五”,文化汲取着建設、改革的偉大力量,越來越激盪着民族自尊、自強與自信。奮進“十四五”,必須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秦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