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南唐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後主李煜,可見文化在歷史長河裏的"穿透力"遠大於政、軍,但李煜的君主身份可不是文化能帶給他的,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南唐這個政權的歷代君主,瞭解一番李煜政權的來歷、發展和消失。

既然是大唐滅亡以後出現在五代十國的割據政權,後主李煜又姓李,那便得知這是一個李姓,且依靠手裏的兵打着復興李唐旗號的政權。但其開國皇帝卻叫徐知誥,原來這個徐知誥的父親徐溫並不是他的親生父親,而是養父,只因徐知誥親生父親李榮在戰場上失蹤而被徐溫收養了。

那麼徐溫又是何許人也?話說從唐末藩鎮割據時期,南吳這個割據勢力就已經初露端倪,後來楊行密稱吳王,由於東邊還有一個吳越王錢鏐,所以那個史稱吳越,楊行密這個史稱楊吳或南吳。徐溫本是楊行密手下重臣,待楊行密死後徐溫行廢立之事,廢掉楊行密之子另立他人的同時,也實際掌握了南吳朝政。看似張揚跋扈,但在其做大丞相期間,施政非常的寬和,自身又非常的節儉,深得當時江淮地區百姓的愛戴。

由於徐溫死後被追諡爲齊王,所以繼承他王位的徐知誥又掌握了南吳的實權。到公元937年,他廢掉南吳君王自己稱帝,國號按照習慣也是用自己的王號,是爲齊。但當時十國雖然實爲割據,但表面上還都尊五代的皇帝爲正朔,所以突然在十國中有這麼一個稱帝,非常突兀。爲了讓自己的皇位更加名正言順一些,徐知誥改回自己的李姓,名爲李昪,並且把國號也改了,由齊改唐。爲了與大唐王朝以及北方李存勖的唐區分,史書上將控制中原的李存勖的唐稱爲後唐,而將李昪的唐稱爲南唐。

李昪登基後所走的路線更接近吳越的錢鏐,因爲像以前南吳時期的楊行密,雖然自己稱王但總是跟旁邊的吳越國過不去,一心想着吞下整個東南做一個"翻版的孫權"。而錢鏐的特點是就把現有的東南沿海抓好,搞好經濟和民生,一生做一個富貴王爺也不錯。李昪也是這個套路,他一改以前南吳與吳越的對立態度,使新的南唐政權與吳越達成和解,專心發展江淮經濟,施行與民休息的策略,使得南唐得以鞏固並穩定下來。

如果說李昪是南唐先主、李煜是後主,那麼李璟就是中主。確實,南唐就這麼三代君主,從李璟這裏開始就已經能看到李煜多才多藝的影子了。李璟是個才華出衆卻也奢靡無度的皇帝,或者說國主,因爲他四處用兵,南唐本身又緊挨着中原的五代王朝。當時已經是"梁唐晉漢周"中的後周,他能開疆拓土滅了楚、閩,後周更能開疆拓土,更何況"黃雀在後"實力雄厚,一舉就拿下了南唐的江北之地。李璟被迫放棄帝號,改稱南唐國主。也因此後來的李煜會被稱爲"後主"而不是"末帝"。

能寫出"小樓吹徹玉笙寒"這般千古名句的李璟生下了能寫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李煜。接下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北宋滅南唐,李煜之淒涼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