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定期检查血清转氨酶很重要,因为转氨酶数值高低标志着肝脏炎症病变的活动性,它可以大致区别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慢性乙型肝炎,它可以初步判断你是否需要治疗,也是判断将来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血清转氨酶检查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它们都是肝细胞内的成分,肝细胞膜损伤了转氨酶就渗漏到了血清里。如果把肝细胞比喻成鸡蛋,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蛋清(肝细胞浆)里,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蛋黄(肝细胞里的线粒体)内。

肝细胞损伤早期,首先是大量谷丙转氨酶从肝细胞内流出到血液内,肝脏损伤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线粒体内的谷草转氨酶也会大量流入到血液内,所以说,如果多次检查发现谷草转氨酶数值都超过谷丙转氨酶,往往是肝病加重的标志,提示肝病慢性化和进展性。

临床意义

1.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AST活性可明显增高,一般为正常参考值上限的10~30倍,不高于同时测定的血清ALT活性。当血清AST活性增高持续超过ALT活性时,提示肝炎病变呈慢性化和进展性。

2.肝硬化、肝癌、肝淤血、胆道梗阻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3.AST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心肌梗死时血清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8小时血清AST活性开始上升,18~24小时达高峰,AST活性峰值与梗死灶大小成正比。若无新的梗死发生,4~5天后酶活性恢复正常;若再次上升则提示梗死灶扩大或有新的梗死发生。

4.肌炎、挤压综合征、肌肉损伤、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升高。

结合AST/ALT的比值,可以进一步对肝脏疾病进行一些判断,当比值1,特别是>2时,表明主要是坏死型的严重肝脏疾病。

5.其他:部分对肝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鲁米那、安定、非那西汀、呋喃类等可使AST浓度升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