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來得如此之快。

上映前還因爲預售一般被影評唱衰,如今電影雲首映,竟然成了年度網播現象級電影的大熱C位——

《冷血狂宴》。郭敬明導演、耗資7.5億的“真人CG”電影。

一個半月前影片正式確定從計劃在影院放映變爲網絡首映時,短短數小時便登上微博熱搜,爭議隨之而來:作爲《爵跡》系列小說的改編作品,《冷血狂宴》距離《爵跡》上映至今已經過去4年,當院線變網播,電影可還行?

行不行,看戰績——據騰訊視頻App數據顯示,這部付費觀看的影片上線4小時後,播放量便已超過2000萬次,而截至12月6日10時,上線兩日的播放量超過5000萬次。雖然不敵春節檔的《囧媽》,但別忘了,《囧媽》是免費觀看的。

流量背後,不必迴避爭議,《冷血狂宴》當然遭遇評價兩極,也的確,它有不少肉眼可見的瑕疵,比如人世界觀過於宏大,劇情轉折有些生硬,以及,說好的冷血狂宴,最後就死了一個核心角色。

但,它仍遠超我的預期。

很喜歡網民評論的一句話,“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就看的停不下來。”換言之,是否接受這部電影,某種程度上取決於,你是閉眼打一星,還是真正去看、去享受這部電影。

一旦進入了影片中的世界,這場頂流狂歡和郭敬明的國產CG魔幻電影實驗,可能就兩個字——上頭。

想知道郭敬明憑什麼翻盤?這頓冷血狂宴,一起品品。又一部國產全真人CG電影,夠炸

看完《冷血狂宴》最大感受:這是郭敬明花費4年的一次對《爵跡》的補課。

首先補的,是皮相。

第一層皮,“視效”。

郭敬明說:“《冷血狂宴》在視效呈現上,彌補了很多在《爵跡》中的不足和遺憾。”

與這句話對應的,是電影畫面的——猛。

說實話,看片之前完全沒想到尺度這!麼!大!

冷血狂宴,真不是說說而已。令人起雞皮疙瘩的視覺呈現,包括但不限於原著中的:

漿芝洞穴、凝腥洞穴、鮮血祭壇、審判之輪……

其中有一幕,王源飾演的呪夜在血河中被吞噬,再“重生”——

說實話,國產電影中,少有這樣cult的場景,郭敬明,真的敢…

除了名場景,還有各種中二但酷炫的魂器、魂獸。

看過電影的,誰能忘記幽冥使用的魂器“死靈鏡面”——投影出與敵方一模一樣的傀儡,配上陳偉霆全片邪魅狂狷的調調,夠絕。

最重要一點,它要在一個虛幻空間裏打造“空間感”,用虛幻特效,創造一個觀衆內心裏的宏大世界。

要讓觀衆相信,就要讓世界夠真。

影片中每個角色都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兵器輪番上場, 麒零可以吸收魂器,將自己變爲魂器庫,幽冥擁有死靈鏡面,漆拉可以操縱時間,天束幽花擁有永生之血……

每個人的技能不同,使用的兵器也多種多樣,盡皆被完整呈現。

但要讓觀衆過癮,還得看第二層皮——動作。

不誇張地講,這部電影,實在適合網播,因爲它太符合年輕人的脾性——不囉嗦,就是幹。

整部電影,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幹架。

易烊千璽VS汪鐸;陳偉霆VS陳學冬、林允;陳偉霆VS吳亦凡、“鬼山蓮泉”;陳偉霆VS吳亦凡、陳學冬、林允、“鬼山蓮泉”;陳偉霆、郭采潔VS“鬼山蓮泉”;陳偉霆、郭采潔VS王源、王俊凱;

終極之戰——吳亦凡VS陳學冬。

從開場的巨石陣打起,既有極具中國特色的房檐打戲,又有屋頂跑酷動作設計,打不完的名場面、極盡酷炫的視效、極其熱血的BGM.....

竟讓一個老港片迷,看出了一種經典港片的神韻。

敘事,在動作場面中展開,故事,在一場場對決中推進。

爲避免劇透過多,簡單講兩段。

一場,吳亦凡演的反派修川地藏對戰陳學冬演的麒零。

像什麼?一場邪魅的戰鬥狂歡。

魂力,玄幻爆裂。格鬥,血氣騰騰。

彷彿自己打自己,氣氛激烈又詭譎。又邪又魅,還說不是脫胎於90年代港產經典奇幻?

而這戰鬥場面,既有對人心的揣摩,又帶着飽滿的想象力。

第二個——天空打鬥。

單挑式的打鬥場景之外,真正見證特效突飛猛進的,是羣戰。

一場飛禽在空中飛過的對決戲,天幕裏出現大大小小的金色傳送門,正邪雙方帶着各種各樣的魂獸出現,整個鏡頭不斷在移動,馬上把觀衆帶入第一波視覺高潮。

節奏感強烈。雙方都在空中,短刃橫切。

面對魂獸衝擊,從閃,到抵,到反擊,乾淨利落。

打鬥間,魂獸每一根毛髮都在湧動,還敢說這是網遊水平?

留意看,這一個空間裏準備了多少個光源,打光裏藏着多少技巧。

但真要見成敗,還得看第三層皮——質感。

上一次《爵跡》,人物表情略僵、細節呈現缺失都是吐槽的焦點。而這一次,郭敬明在建築上參考了中歐風格,打造了一座中古世紀哥特風的冰雪之城。

說兩個細節——一是麒零尋找銀塵時,站在小鎮的廣場,黑色的髮梢在雨中抖動。鏡頭一晃,晃到了地上的水泡,雨水濺出雨滴,倒影跟着盪漾,這盪漾背後,是四年的功夫。

另一場,是麒零(陳學冬飾)和銀塵(吳亦凡飾)的訣別戲份,他的銀髮隨風飄揚,每一根都帶着悲傷的姿態。

發現沒,好的特效,會說話。

除此之外,《冷血狂宴》的面部動捕相機從前作的80臺增加到了200臺,所以這一次,人物CG更自然,臉部能看出更多表情和細節。

讓觀衆看得更真切又是爲了什麼?敢這麼用吳亦凡和tfboys的,也就他了

爲的是完成對《爵跡》的第二層關鍵修補——故事內核。

原著粉知道,小說至今沒有大結局。而《爵跡》當年的一大反饋就是:世界觀宏大,沒看原著的觀衆,很難看清主線。

對比4年前的《爵跡》,這次一開場就交代出故事主線——“冷血狂宴”。

《爵跡》系列小說看似世界觀宏大,其實主要講的就是白銀祭司統領的亞斯藍帝國裏,七位等級分明的王爵和他們各自的使徒爲爭奪權力、捍衛生命而引發的戰爭。

而這一次的故事,簡單來講,就是打怪救人+揪出大boss。

銀塵、麒零、天束幽花等人是一頭,趕去解救被大boss封印的老大哥吉爾伽美什;而大boss那邊派出幽冥、特蕾婭、漆拉,與他們對打。打着打着,一個白銀祭司製造複製人,種植靈魂迴路的陰謀被打了出來……

這次的故事,哪怕沒看過原著也沒看過第一部,也不用擔心看不懂。

而《冷血狂宴》作爲小說里亞斯藍的最後一戰,基本所有的王爵和使徒全線領盒飯,吉爾伽美什成功歸來,所以影片故事也充滿驚人的反轉。

比如說,白銀祭司爲什麼連特蕾婭和幽冥也要殺?一切背後,到底有怎樣的大祕密?

從某種意義上說,影片或許並不適合全年齡段觀看,也並非那種想要吆喝各種層面觀衆的“奇幻大片”。

它更像在尋找一羣知己。

用奇幻的畫風,宏大的懸疑故事,誠意的製作,請自己人,喫頓盛宴。

而這場盛宴最鋒利的刀刃,則是——角色塑造。

很多人都清楚,影片,就是一場頂流狂歡。但影片的精彩,只靠看臉?

被問爲什麼能邀請到這麼多“頂流”出演,郭·凡爾賽大師·敬明是這樣回答的:“聊完你就發現,大家都可以的時候,你也不能跟人家說‘你別來了’……”

但,神仙陣容都到了,如何用好頂流?纔是真問題。

先上頭盤——顏狗盛宴。

彈幕一開,全是凡凡子的顏粉,王霸之氣何來?

角色,移形換影,神顏,加倍供應。

一個銀塵不夠,還有“複製人”修川地藏出鏡。

銀塵清冷深沉中帶着溫柔,修川又瘋又拽又狂又邪。

有粉絲說,“如果顏值是喜馬拉雅山,那銀塵應該孤獨地站在頂峯。”那如果一部電影,出現了兩座頂峯,又如何?

接下來的大菜——角色變身。

都知道,演員陣容中最大的噱頭,莫過於TFBOYS的罕見電影同框——而且,還是再找不回的16歲的王源,17歲的王俊凱,16歲的易烊千璽。

但,讓三小隻同場就夠了?

電影要的,是他們從未見過的形象、氣質——全部一反平時陽光的模樣,變成邪魅酷炫。

王俊凱飾演的寒霜似,是從凝腥洞穴一路殺出來的“怪物”。一雙紅瞳,帶出令人恐懼的“捕魂之眼”。

王源飾演的,是由白銀祭司複製出來的暗黑集合體。時而彷彿懵懂單純,一轉眼笑起來,是晚上看容易做噩夢的陰暗存在。

自帶巨人胸膛當靠枕的易烊千璽,角色最狠。

地源一度王爵,就是在尤圖爾遺蹟掠奪黃金瞳孔瞬殺上千亡靈的男孩。

王俊凱,“捕魂”;王源,“邪性”;易烊千璽,絕殺。

這盛宴,漸入高潮。

還有真正的頭菜——使徒與王爵,人物關係一發入魂。

如果說《爵跡》是拉出了王爵和使徒的人物關係線,那麼這一次的重頭戲,當然是讓人物關係在毀滅中燦爛。

可以說,電影雖痛,但暖;悲,但動人。

當然,這不是一段生造的角色糾纏。而是配合清晰的主線,對王爵與使徒間的情感羈絆做出延申。

這一部中,反派三度王爵漆拉說出了王爵與使徒之間羈絆的殘酷本質——王爵和使徒的關係從來就不是對等的,使徒永遠會將王爵看作第一順位,不惜爲他犧牲,可王爵卻只爲權力而生。

這就留給了主角一個問題:當陰謀和危險來襲,使徒是否願意守護你的王爵?王爵又是否會犧牲使徒?

首先出來打臉的是反派陣營的“血腥愛情故事”、荷爾蒙cp——陳偉霆和郭采潔飾演的幽冥和特蕾婭。

你以爲,反派真的毫無人性?然而這一次,幽冥不再是沒有感情的殺人機器,特蕾婭也願意爲對方捨身赴死。

又撩嗎,又壞,又迷人,又甘爲彼此犧牲。反派比正派好嗑?

銀塵和麒零飛速過來打臉!

《爵跡》中,麒零麒零一見到銀塵便死心塌地認他做師傅,粘着他,二人魂力相連,不離不棄。

這一部,銀塵爲保護麒零,拒絕他參與到冷血狂宴的大戰中,放狠話——“你連幾件魂器都打不過,憑什麼保護我”,希望困住這隻菜鳥。

生死時刻,卻是這樣的表白—— “我這一生有兩件事格外驕傲,一件是成爲吉爾伽美什的使徒,另一件就是成爲你的王爵”。

看出來沒,所有角色,其實構成了守護和跟隨的閉環。

王爵在,使徒捨命守護,希望永遠不成爲王爵。而當王爵消失,昔日的使徒瞬間蛻變,代替自己的王爵完成最後一戰。

麒零守護銀塵,幽花守護麒零。哪怕斷臂、永遠無法走出循環,也堅持以生命獻祭等他回來。

而這樣的人物關係,又帶出盛宴的終級大菜——人物成長。

這幾乎是被所有國產奇幻影視作品忽略的一環。卻是最能體現麒零這個簡單的角色身上覆雜性的一環。

很多人都說,沒想到陳學冬這一次,哭戲竟然打動我了。

好的只是陳學冬的哭戲?其實是透過這個角色的變化,奇幻世界角色們的“神性”和英雄標籤,沒了。

取而代之,是人味。

而這個人物的成長,又是在衝突包裹中,層層遞進。

一場白髮哭戲,演的不是奇幻,而是人情。

爲了從視覺和心理上呈現人物的最後成長,影片專門設計了一場麒零和吳亦凡飾演的修川地藏的最終對決。

這最後一戰,人物不僅要完成戰鬥力升級,也必須要克服對方和銀塵是同一張臉,去完成最後的成長涅槃。

這個特質被郭敬明抓住了,也被陳學冬很好地輸出了。

所以,觀衆被打動了,因爲這纔是故事的高級講法,就是用人性,來完成故事,用視覺場面高潮,來烘托人物成長昇華。

坦白說,郭敬明作品不是沒有瑕疵。

由於角色太多,難免爲了衝突,放棄了一些人物邏輯。不過,瑕不掩瑜,冷血狂宴背後,終見角色的熱血。郭敬明的奇幻電影宇宙,看完再說

自官宣定檔12月4日騰訊視頻上線以來,《冷血狂宴》就一直穩居各大社交網站的熱評區。

評價,兩極,討論,沸騰。

有高呼“有生之年”期待續集的,就有滿頭問號的,評論區堪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但,跳出爭議,你可曾真正看懂了這部電影?

簡單說,這是一部不熱衷“講廢話”的片子,是一部純娛樂片,是一場直面受衆的流量+視覺盛宴。

但它到底是誰的電影?

表面看,它根據郭敬明原著小說《爵跡》改編,原著中決絕宏大的世界觀設定、天馬行空的想象和魅力十足的角色被影片準確地還原,是書粉的福利,是郭敬明的盛宴。

但許多人都忽視了——

4年過去,這依然是市場上唯一的國產全真人CG系列電影。

對所有的質疑者,我可能要說一句你們不願聽的話:

國產全真人CG電影,《冷血狂宴》可能就是目前能取得的最好成績了。

那麼這還只是郭敬明自己的電影嗎?

4年磨一片,讓奇幻的故事和飄在天上的想象力,終於落地。這奇幻世界,才成爲觀衆盛宴。

誠然,要挑電影的毛病很容易。

奇幻題材,國產雷區;流量擔綱,自帶偏見……

郭敬明這種用視覺構造世界觀的方式,缺乏原著鋪墊,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電影的文戲,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如果你真正進入這個“神”與人、王爵和使徒、王爵與王爵的故事,去理解一個奇幻宇宙里人物命運的無力與超越命運的努力,你就應該可以發現,導演用一種東西,掩蓋了技巧上的不足。

這種東西,叫真摯。

據郭敬明自己描述,爲了製作《冷血狂宴》的CG部分,製作團隊在偌大的辦公室裏集體打地鋪,沒日沒夜的修改,他也跟着住了很多天。

正因如此,電影才處處煥發着努力進步的真實細膩的觸感。

也是我覺得影片值得被支持的理由——執念。

哪怕它有缺點,哪怕它不完美,但它背後,不僅是郭敬明,而是所有參與這部電影的電影人乃至播出平臺的執念。

若非這股執念,則必不會有《冷血狂宴》。

更關鍵的是,執念到此爲止了嗎?

影片結尾,當銀塵用盡所有的能量喚醒吉爾伽美什,讓他從海面升騰的冰柱中出現,在冰棱與火焰交織的圖騰裏走出,腳下每一步分別踩着風、冰、火、土,汪鐸飾演的漆拉帶着王俊凱飾演的寒霜似、王源飾演的呪夜一臉陰笑,說“曾經戰無不勝的王者,應該很快就會開始他毀滅衆神之路”。

而易烊千璽飾演的一度王爵在片尾彩蛋裏突然出現,預告吉爾伽美什的迴歸將讓亞斯藍變成又一個煉獄。

一切都在預告,執念還未終結於此。

四年之後,《冷血狂宴》難言盡善盡美,但CG技術的進步肉眼可見,敘事更加熟稔,人物關係也有了更多進展,而《冷血狂宴》相較《爵跡》的每一點進步,也是郭敬明團隊努力爲中國電影完成的開疆拓土。

還會有第三部嗎?至少,3天前,或者4年前,很少有人會想象這種可能。

而郭敬明用4年打造出一部讓人上頭的《冷血狂宴》,換來了一個可能。這個可能是郭敬明的,也是屬於國產全真人CG系列電影的。

影片上映之初,郭敬明發文寫道,“如果還有觀衆想看,我想辦法(賣房子)拍爵跡3”。

如今郭敬明說,“三年前的技術到現在看可能沒那麼厲害了,但慶幸它最終還能和觀衆見面”。以及工作人員反饋,該片目前點播成績很好,“導演你不用賣房子了,也能繼續拍下去”。

那就看郭敬明的這場盛宴,是否該繼續?

先品嚐盛宴,再給出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