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演員請就位》第二季正式收官,胡杏兒榮獲本季最佳演員。

回首整季節目,《演員請就位》貢獻了諸多名場面:爾冬升郭敬明的爭論、陳凱歌郭敬明頒發爭議S卡,李誠儒犀利點評選手等等,均滿足了觀衆的娛樂心理。同時,節目也肩負着使命,挖掘了不少被埋沒的演技出衆的演員,爲其提供曝光熱度。更從現實意義的角度,給觀衆展現了一個真實的娛樂圈生態,從中映射了普通人現實職場的面貌。

鳳凰網就節目的社會價值方面進行了一次職場向的調查,旨在揭示觀衆個人和節目立意間的情感維繫。從網友的選擇中,我們也可一窺當下網友對自我的審視和對職場未來的嚮往。

1、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本季《演員請就位》最大的改變和爭議來自於S、A、B的市場評級。

一個演員可以修煉的是自己的能力,可他們的市場價值高低卻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必須要承認,有的人天生比較幸運。

男生評級倒數第一名的童星曹駿,選擇不到想要的角色,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繼續走演員路。

另一邊,儘管演技備受詬病,有粉絲基礎的何昶希順風順水,頻頻通關。

《演員請就位》呈現了一種真實且殘酷的生態,即“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S級的選手可以優先存活,意味着即使他們犯錯,也有更多展現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而B級的選手,可能因爲選不到適合的角色,沒法將能力100%釋放,機會轉瞬即逝。

但同時,評價的規則也存在它的另一面。

在針對“初入職場,你想到得到怎樣的評級?”中,有超過萬人參與投票。

令人意外的是,選擇S、A、B級的人數,呈現的是較爲均等的態勢。

或許可以用我們常說的“錨定效應”來解釋這一現象,即人們在評判他人時易受第一印象的支配,標準也隨之起伏。

能成爲S級固然幸運,但同時人們對其也寄予了更多期望,需承受更多的壓力,不僅要好,還要好到足以擔得起“S”級的頭銜。

陳宥維在初評級獲得S後,用“自愧不如”四個字來形容心情;連續獲得兩次第一的任敏,在臺上壓力大到哭了出來。

而B級的選手,觀衆對他的標準卻簡單許多:演得好=升級。因爲觀衆期望不高,所以容易收穫驚喜。

孫千是女生最後一名,憑藉《路人甲》裏的精彩演出一躍成爲A組第一。

“今天的B級,有可能成爲明天的S級。”

同理,今天的S級也可能成爲明天的B級。

曾因《十八歲的天空》石延楓一角走紅的李智楠,是很多人的童年“男神”。

但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他走得並不順利,《隱祕的角落》裏他飾演原作張頌文的角色,被爾冬升導演批評狀態“像是在外太空”。

《武林外傳》的“莫小貝”扮演者王莎莎,小時候也是被誇獎有靈氣、未來之星。

然而,她和辣目洋子、王楚然等人合作的《小時代》裏,王莎莎的偏話劇的表演方式是表現最出戏的那一個。

就像馬蘇說的:一部戲,可以成就一個人;時間,也可以平淡一個人。

張月,因爲演了《三十而已》裏的林有有一角,被評爲S級。

可試想一下,如果她今後再也沒有像樣的角色和作品,不出三五年,市場評級一樣會滑落。‘

所以,如何能找準自己的定位,保持住自身的優勢,維持住熱度,是一門學問。

在問卷統計中,網友也誠實地反映了這一點。

比起天賦、潛力,網友更看重的是職業的“續航能力”,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2、沒有選擇的職業道路。

“選擇了這一行,就意味着接下來的路要被人選擇。”這是一句很現實的話。

對馬蘇這樣的老演員來說,她曾經手裏有大把劇本,而黃金期稍縱即逝,現在自己只能被動選擇。

唐一菲接受了自己B級,選不到心儀劇本的事實,結婚生子隱退10年,沒有人認識她很正常;倪虹潔更是自嘲,現在只能接“xx媽”這樣的角色。

包括黃奕、溫崢嶸,爲什麼她們可以和馬蘇、倪虹潔組成女版F4,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她們的痛處是想通的。

新人同樣如此。

他們認爲自己擁有的,和別人需要從他們身上得到的東西,往往是相悖的。

孫千選擇演《甄嬛傳》、辣目洋子選擇演《小時代》,都是因爲在現實生活中她們接不到類似的角色,希望突破自身邊界,着急向觀衆證明能力。

而想要去打破“花瓶”印象的王楚然,被人討論的最多的仍是美貌。

無從選擇是一方面,資歷淺、年紀輕的演員在整體環境下的話語權薄弱也是一方面。

郭曉婷和楊志剛排練時,楊志剛擅自決定加入喜劇元素,不願意和郭曉婷排練。

張月作爲爾冬升組經驗最少的選手,對片場的很多專業性東西都不熟練,不敢說話;

對某一場戲自己的表現不滿意時,她需要鼓起好大的勇氣和導演提出:“能不能再拍一次?”

好在爾冬升導演很有耐心,接受了她的請求。

所以,很多觀衆尤其是年輕觀衆在看節目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將自己代入演員的立場。

他們更欣賞爾冬升導演在衝突時的態度,正面去剛,保護自己的演員。

實際代入職場,就是希望能有一個願意聆聽自己需求且能保障自己權益的上司。

社畜的需求,是如此直接卑微。

其實,看完整季節目人們會發現,無論是獲得S、A、B哪種卡片的演員,他們都要面臨同樣的煩惱——被市場一次次地檢驗、評級、洗牌、篩選。

大浪淘沙後,纔會看到誰是金子。

在被問到“對你工作啓發最大的演員是誰?”的問題時,值得注意的是,和第一名胡杏兒票數相差不到1%的竟然是辣目洋子。

跨界、經驗少、不漂亮,辣目洋子代表的是那些職場中並不起眼的人。

但她卻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和自信,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施展長處規避短處,逆襲闖入決賽。

辣目洋子就是職場中的成長範例。

見識到了演藝圈和職場的殘酷,屏幕外的職場小白們對未來充滿了不安,但他們仍懷有希望,這也算是《演員請就位》爲爲觀衆打的一劑強心針吧。

3、女性職場困境的微縮。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演員請就位》前八期節目中,發起人大鵬的口碑一直不好。

然而,在他執導的短片《花木蘭》播出後,觀衆對他的評價卻直線上升。

在《花木蘭》裏,大鵬賦予了花木蘭人性,木蘭也會害怕會疲倦,會對自己女兒身的身份產生動搖,包括最後“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功成名就的木蘭真的能重新做回那個無憂無慮的女孩麼?

觸摸到女性觀衆內心,大鵬成功賺得觀衆的眼淚。

社會的風氣的改善,加上女性自身的覺醒,市面上關於女性題材的影視劇越來越多。

在《演員請就位》整季節目中,有關女性意識的討論亦貫穿了始終。

但與影視作品不同的是,節目所呈現的方式更爲立體。

陳凱歌執導的短片《F小調幻想曲》裏,爲胡杏兒塑造了一個創業20多年的女強人角色,在公司倒閉之際,後悔的事卻是自己沒穿過婚紗、沒好好戀愛。

而胡杏兒在演完後,略帶抱歉地說因爲自己的年齡和外形,限制了導演的創作。

慣性的思維,恰恰反應了女性演員長時間的審美壓迫。

趙薇更是發出疑問:“所有女性的化妝品、護膚品、睫毛膏、粉底,全是小男生在代言,姑娘們都去哪了?不是40+的女演員有困難,而是所有女演員難出頭。”

這些具象化的煩惱和吐槽,是可以引發觀衆情感共鳴的。

同時,相比上一季兩男兩女的搭配,這一季四位導演中只有一位女性——趙薇。

作爲少數派的她,像是樣本一般的存在,自然成爲人們關注的對象。

在《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趙薇的作品總是帶着點黑色幽默色彩。既有女性導演特有的細膩,又跳脫了性別模子,讓自己的作品在邏輯性上紮實落腳。

她很注重演員的培養,比如《劇場》這樣風格鮮明化的短片,結合了現實和理想的荒誕不羈,留給演員發揮他們演技的空間很大。

能看出趙薇一直在輸出自己的想法和才能,而在她的帶領下,演員辣目洋子、馬伯騫、賀開朗和施柏宇等人更像是一個團體,尤其是在《三替公司》這場表演的最後加入的搖滾合唱,不僅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也讓觀衆看到了他們的“團魂”。

在陳凱歌執意給陳宥維A卡,爾冬升和郭敬明因爲點評鬧得不愉快時,趙薇則展現了冷靜、同理心強的特質。

她的點評儘可能圍繞着演員的演技本身,對其他組的表演評價也做到了剋制。

面對其他導演對自己組員的批評時,她既願意從善如流,更能清晰地表達觀點,爲他們辯駁。

趙薇打破了觀衆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情緒化、視野窄、不務正業等等,成爲了真正的“實幹派”。

所以當趙薇說出行業女演員的辛酸時,觀衆纔會同情且敬畏。

剝離、還原、重塑女性工作者在演藝圈的真實面貌,同時也給現實職場中的普通女性正名。

在更願意接受職場哪類上級指點迷津的問題中,趙薇以近4成的票數,當之無愧地排在第一。理由是:更理解女性在職場的困境,包容性強。

可以說,《演員請就位》從演員的訴求、情感以及成長,讓人們全面見識到了演繹圈的生態。同時與現實產生聯想,代入自身職場“打工人”的角色,隨着節目經歷了一場職業化的訓練與洗禮。

在節目行將結束的時候,倪虹潔和觀衆分享了一個好消息:以往幾個月甚至半年接不到戲的她,在第一期節目播出後,曾經一天收到了三個劇本。

所以,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儘管社會會對每個人標價,但每個人的內心是無價的。

當生活給了你一張B卡時,彆氣餒,也許你會遇到懂你的導師,願意幫助你的boss,熱情支持你的夥伴,又或者你只有自己,但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向,向前走,也許有一天B卡終能變成S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