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金雞獎的落幕,面對獲獎名單,讓很多影迷無法直視,關於影帝的演技以及影片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

關於職業演員的職業素養,電影與藝術,想到了一部16年前讓整個世界爲之驚歎的電影。

2004年,一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上映,一羣非專業的人拍出的影片,最終獲得了當年票房冠軍。

隨後,影片在16個國家陸續上映,都取得了優異的票房成績,更是憑藉口碑斬獲多項大獎。

如今,16年過去,《放牛班的春天》 在豆瓣超過100萬人評分,給出了9.3分的高分,位列榜單第16名,可謂電影中的翹楚。

要知道,無論從導演到演員都是非專業的,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是一名音樂人,製片人兼主演傑拉爾·朱諾也是音樂人,他們在全國巡迴演出。

曾經的經歷以及執念讓他們想拍攝一部影片,講述一個音樂人的故事,於是在巡迴演出的途中找到了一名合唱團中的兒童,當時年僅12歲的尚-巴堤·莫里耶,也就是影片中的音樂天才男孩皮埃爾。

而影片中的那些孩子都是從附近的中小學中選出來的學生,從近2000名學生中選出了65人。

就這樣,從導演、編劇到演員都是非專業的人,拍出了這部《放牛班的春天》。

爲了拍攝影片,導演召來附近中小學2000名兒童試鏡,最終選出了65名8到13歲的孩子,也就是電影裏出現的學生。

主演傑拉爾·朱諾甚至抵押了自己的公寓來投資影片,當然,最終賺得盆滿鉢盈,成爲當年法國收入最高電影人。

影片的主題很簡單,一個關於如何教育問題少年的故事。

在上世紀40年代末,一個老師來到一個偏遠的鄉村男子學校,老師叫馬修,學校叫“池塘之底”。

“池塘之底”,顯然不是什麼好名字,這裏地處偏遠,聚集了附近所有的問題少年,出了名的調皮頑劣。

也正是因爲孩子們太難管,之前的寄宿老師無法承受而選擇離開。

初來乍到的馬修並不知道這一切,他曾經是一個有音樂夢想的文藝青年,爲了生計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當了一名老師。

而且老師幹得也並非一帆風順,否則也不會到這窮鄉僻壤來。

在這裏,上到校長下到護工都無不認爲孩子們問題太多,而面對有問題的孩子,體罰是唯一簡單有效的方法;而且善待孩子,甚至被視爲愚蠢的行爲。

影片中多次提到“行動——反應”,是這所學校的準則。有行動,纔有反應。不聽話,實施懲罰,關禁閉,採取高壓政策。

畢竟,在這些因家庭變故或者自閉、叛逆的孩子來說,這些都沒什麼。

果然,馬修初次上課就被孩子們整治了一番,上課即是“戰鬥”,一個下馬威是必要的。

馬修並沒有生氣,也並沒有被嚇到,只是心平氣和對待這些淘氣的孩子們。

然而,心平氣和並不奏效;果然,馬修受到了孩子們的“懲罰”。

然而,馬修並沒有因此改變。他了解每個孩子的狀況,因材施教;和孩子的家長溝通,希望改變孩子。

馬修也想在這裏重拾自己的音樂夢;終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孩子們對音樂並不排斥。

他開始教孩子們唱歌,一點一滴,彷彿找到了往日的激情;甚至深夜裏,他依然和孩子們共處一室練習歌曲。

而孩子們雖然平時頑皮,但對於音樂並不排斥,這個曾經的“池塘之底”終於迎來了短暫的春天。

班裏長相英俊的皮埃爾,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壞學生”的代表,馬修意外發現性格孤僻的他有極其優秀的音色。

他開始對他格外關心,甚至和皮埃爾母親的關係也變得微妙。

小小的“合唱團”讓孩子們短暫聚集在一起,上級來視察,合唱團驚豔的表現讓這所臭名昭著的學校刮目相看。

學校裏的學生們開始熱愛生活,開始步入正軌,一切都似乎變得美好。然而,校長卻只爲自己前途着想,把學校視作賺錢的工具,而馬修的到來讓一切變得和從前不一樣。

而馬修的一視同仁並不能改變所有的學生,矛盾還是出現了。

最終,“池塘之底”容不下這個另類的老師,馬修被辭退了。

離開之前,窗戶一隻只伸出的小手,飛下一張張寫滿字的紙條,他很欣慰;畢竟,他的付出終究值得……

“您能帶我走嗎?”

乖巧的孤兒派皮諾被遺棄在這裏,每個週六都會去大門口等待父親來接他,在馬修走的時候,他帶着自己的家當,拼命追趕馬修的公車,想讓馬修帶自己離開這裏。

最終,馬修帶走了他,兩人如父子一般生活。

影片的故事是倒序,開始,一位老人看着一張老照片找到著名的音樂家,向他提及曾經的往事。

而音樂家便是皮埃爾,找他的人便是派皮諾。

一個普通的老師,面對一羣被拋棄的孩子,在短短的時間內撒播愛的種子,最終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他彷彿是來自天上的天使,照亮“池塘之底”,爲放牛班帶來春天!

影片看似平淡的故事,卻處處淚點,不斷昇華。孩子們的演繹更是渾然天成,從無望的眼神到充滿陽光的臉龐,細膩動人。

其實關於這部影片,很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畢竟誰都有童年,誰都有老師。

“如果我也能遇到馬修這樣的老師,我的人生或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類似這樣的評價很多。

可想而知,一個好的老師對孩子的成長多麼重要;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壞孩子,真正的問題在於引導的方式!好的環境、好的老師、好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至於問題少年,可怕的不是問題,而是“遺棄”。

這羣非專業的團隊拍出來的電影感動了世界,這是他們給孩子最大的禮物,也是對教育最大的贊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