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賈誼的《過秦論》中如是寫道,言辭中滿是對秦國暴行的不滿。但在古代,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流血是不可能的,秦朝的輝煌,是由一個個視死如歸的將士用生命換來的,其中,功勞最大的當屬白起、王翦等將領。而白起就是一個十足的殺神,真正做到了讓天下“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僅在長平一役中就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卒。這時我們不禁有所疑問,四十萬人就算是沒有武器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白起究竟是用什麼方法做到的呢?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記載:“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日:“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爲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爲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在長平之戰中,秦軍共殲滅趙軍四十五萬人,其中坑殺四十萬人,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而下達這一命令的正是武安君白起,白起也因此被上黨人民痛恨,甚至有了一道“白起肉”的菜。

此消息傳回趙國之後,趙國家家戶戶披麻戴孝,整整四十萬人,而且全是青壯年,這個數字讓人瞠目結舌,所以對於坑殺這一手段,很多人都不信服,那要多大的坑才能埋下如此多的人?而近些年來山西出土的一個遺址也驗證了這個想法。

1995年5月12日,山西晉城高平市的一對農民父子在給自家果園翻地時,意外發現了許多青銅箭頭和人的骨頭。這些屍骨堆積在一起,並且夾雜着大量腐蝕發黑的箭頭,看起來十分恐怖。父子倆見狀,趕緊上報了有關部門。

事實上,這片地區是古代長平之戰的舊戰場,能挖出屍骨並不奇怪,但這次發現的屍骨過於詭異。所以當專家趕到後,對現場進行了仔細的勘測調查,並且通過對地理位置與屍骨規模的對比,得出結論,這正是兩千多年前白起坑殺趙軍的現場。

然而,現場的這些骸骨身上大多都有青銅箭頭或被刀劍劈砍的痕跡,還有許多是缺少頭骨和軀幹的,看起來根本不像是被坑殺的。另外專家還發現,長平之戰已經過去兩千多年,但埋葬屍骨的土地卻只有一尺多厚,如此薄的土層是不能活埋人的。

綜合以上狀況,專家解釋道,其實趙卒不是被活埋的,而是因爲人們常常把坑殺理解爲活埋,因此造成的誤解。《史記》中“坑”原作“阬”,意思是“坑陷,殺害”。而在白起臨死前也留下遺言:“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由此可見,《史記》中的“挾詐而盡阬殺之”是用不光彩的手段將趙國降卒殺害的,而不是活埋。可四十萬降卒也不是小數目,白起是如何耍詐的呢?

首先,他立下降卒只要上繳所有武器就能分粥喝的規矩,當時這幾十萬人已經餓了數日,根本抵擋不了這種誘惑。而後,他又詐稱要挑選士兵,充入秦軍,讓其餘的士兵進入地勢險要的峽谷,等待挑選。這時幾十萬人還沒喝到粥就已經丟掉了武器,並且進入了死亡峽谷,手無寸鐵且餓了多日的降卒已經成了待宰的羔羊,毫無反手之力。但這時我們不禁會想,古代勞動力那麼珍貴,這四十萬人又正值青壯年,爲何秦國不將他們收爲己用呢?

事實上,這個答案白起早已給出:“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爲亂。”也就是說他根本不相信這些降卒。而且此舉也是在給秦軍謀福利,因爲當時秦國的士兵只要能取得敵人首級,就可以得到非常豐厚的獎賞,這四十萬人是多麼誘人心絃!更何況,秦趙對峙多年,糧食都所剩無幾,甚至都出現了食人肉的慘劇,這四十萬降卒,該如何安置呢?正是出於這些考慮,白起纔有了“詐而盡坑之”的舉動,這在當時來說已經是最好的處理辦法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