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困在冰天雪地零下四十度的汽車裏動彈不得,汽車無法發動,食物短缺、飲用水短缺、低溫凍傷、身懷六甲,你會怎麼做呢?

《攝氏度》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因爲參加新書籤售會,自駕車在開往挪威某酒店過程中遇到暴風雨導致車輛行進過程中能見度極低,所以女主角與男主角商量暫停於離酒店五英里左右的地方,睡了一覺醒來發現汽車無法發動,而且車身整體被厚厚的冰雪覆蓋動彈不得。

夫妻倆爭論是否要打破車窗逃出去求救,還是待在車裏等待別人來救援,經過艱難討論後他們選擇了後者,但是如何撐過二十多天呢,他們的車子裏只有一點點零食和兩瓶水,在喝水的過程中妻子還忘記關上瓶蓋導致打翻。

低溫極寒天氣,很少有人能夠長時間暴露在外面的環境,他們在車裏不斷爭論埋怨後悔,不該來這裏,不該中途停車......故事的最後是丈夫馬特犧牲了,懷孕八個月的妻子在車裏自然分娩,女兒奧利維亞也活了下來。

影片結尾解釋女主角能夠存活下來的原因或許因爲『冰屋效應』,外界溫度很低零下四十度左右,但是車體被覆蓋形成了類似於因紐特人的冰屋,從而保存了珍貴的熱量。

雖然這部電影被部分網友詬病女主角的思維邏輯問題,所以在豆瓣評分並不高,不論評分怎樣,毫無疑問這部生命教育電影也激起了我去觀看貝爺《荒野求生》1-7季的慾望,看看更多理智全面的並且經過親身驗證的求生技巧是怎樣的。

評分很大程度上是網友的主觀考量,有時候不能當做全部的評判標準,影片想要表達的是求生本能、親情、合作等元素,可以引導學生們還有廣大成年人思考到底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死亡,我們經常聽到說"生命是寶貴的,我們需要珍惜生命。"

但是爲什麼呢,生命教育就是讓我們重視每一次生命活動的質量,讓自己體驗享受自己的周圍的一切,對自己還有他人的生命活動進行關懷,樂於學習各種知識也是享受生命的過程。

生命教育也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它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全部方面,關乎人的生存、生老病死、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髮展、本性與價值、人生意義。

如果把自己的生命比作花朵,你覺得自己是什麼花朵,賦予自己怎樣的生命意義,是否敢做不一樣的煙火?

影片中女主角的丈夫因爲低體溫症而死亡,面對重大喪失、重要他人去世,我們內心一般會經歷五個階段,庫伯勒羅絲在1969年出版的"論死亡與臨終"的書籍中提出"哀傷的五階段理論",以下引用死亡哀悼的五階段理論:

①否認:認爲發生的一切都不是真的。

②憤怒:爲什麼要拋下我離我而去。

③討價還價:爭取時日過了這幾天再走。

④沮喪:放棄做任何掙扎強烈的無助麻木。

⑤接受:最終承認這個人已經去世的事實。

在待在車上的第二十多天的時候,女主角發現冰雪正在消融,雪水正在滴滴墜落,她發現周圍的積雪已經鬆動,吻別了丈夫的屍體,提着嬰兒包,踉踉蹌蹌鑽了出來呼吸到了外面的空氣。

對於重要他人的去世可能會讓生存下來的人非常悲傷哀悼,哀悼如果已經超過兩個月甚至更長,那麼就可能會形成延長哀悼障礙,影響了個體的生活或許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與心理諮詢的幫助。

經歷親人重要他人去世後的來訪者可能會有部分持續悲痛過度懷念,甚至於情感失調麻木冷漠,情感反應減弱嚴重的自責失去自我,這些都是需要身邊的親友去注意的,悲傷情緒是我們正常的情緒,同時也要知道過度悲傷影響正常生活節奏並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

死亡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自身,我們知道一個所愛的人活在自己心中是什麼意義。積極的意義往往有益於我們的生命進展,知道是真正獨特的存在。

哀傷情緒是正常自然的反應,而死亡對於人類來說是最大的焦慮,死後的世界是未知的,很可能世界上就沒有了這個人,死後的世界是不可控的,所以纔會總是強調『活在當下』『求生本能』的重要性。

因爲死亡所以生命才顯得更加珍貴,所以女主角纔會在沒有奶水餵養奧利維亞的時候選擇喫臍帶,試圖獲取一點點營養物質從而分泌奶水出來,去安撫嬰兒那預兆飢餓的哭泣。

女主角的丈夫馬特死的時候身體僵硬沒有動彈,這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死亡期,人體各重要器官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併發生不可逆性的代謝變化比如心臟停跳和腦死亡,但是他仍然活在女主角的心裏,他的衣服裹在了女兒的襁褓用來保溫,用這種方式延續了生命。

當世界最後一個記住他的人也去世了,那麼這個人就是真正徹底死亡了。

如果人們不曾真正活過,對死亡的恐懼也就越強烈,死亡具有揭露性格和情感的功能。

許多人不知道如何過好自己每天的生活,總是充滿各種憂慮,許多人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爲我們將每一天都視爲理所當然。認爲今天的天氣很好、食物充足、良好的住宿條件、別人的包容等等都是稀鬆平常的,我們太容易忽視感恩的品質了。

事實上我們需要學會欣賞周圍的一切,學會更多地奉獻和服務他人,不要做會傷害周圍其他人的事情,重點是過着正義連貫有目的有存在感的生活,就彷彿今天彷彿是自己的第一天或者生命的最後一天,需要讓自己盡力而爲。

關於生命教育我們還可以通過優秀劇集《愛、死亡、機器人》來進行思考,其中的劇情非常引人深思,升級進化是絕對人生目標嗎?還是說迴歸簡單更可貴呢?

在桑尼的優勢中本來我以爲桑尼的優勢就是她的身子靈巧並處處都有鋒利棱角的野獸,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桑尼的人身肉體只是傀儡,桑尼的意識已經傳輸給了野獸,野獸每次戰鬥其實都是桑尼本體在戰鬥,她無往不勝,因爲她只能勝利,活下去這是唯一的選擇。

面對危險威脅,讓自己"停下來,思考,觀察,計劃反擊......"這樣的魔咒可以讓我們集中精力在手頭的任務上,它可以幫助自己頭腦清醒,以便更好地思考和應對各種威脅。

內在需要積極思考形勢的結果,將能夠以更積極的態度更容易地克服障礙,在面對這些障礙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心血管緊張反應性"的變化,這是人的本能對於死亡的恐懼,對生存的渴望。

面臨這些有危險的境遇的時候,不僅要把消極負面埋怨的想法從腦海中趕走,而且要重新定位到積極的方面,如果只是抱怨,事情根本不會變好,甚至會越來越糟糕。

根據『生存本能』的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天性都是爲了克服外界的危險而設計的,所以悲傷恐懼緊張憂慮強迫,就是讓人注意到『我該做些什麼保護自己』。同時,生存智慧直接來源於個人的生活經驗。我們積極尋求生活經驗教訓,遇到有價值的建議,尋找或者賦予有意義的生活。

生命智慧提供了我們自然自發地生活的機會,焦慮還有恐懼的習慣會阻礙我們前進,使我們可以預測更多的錯誤和危險,從而規避致命的錯誤與危險,生命智慧可以通過每天的行爲思維與覺察來不斷提升、恢復和培養,即使只是和某個陌生人交談也會讓我們知道社會正在發生什麼改變。

在獲得生命智慧的過程中每一次自我糾正的嘗試,我們都會失敗然後又獲得一些經驗,就彷彿踢足球過程中如何傳球如何射門都存在不同的經驗積累,我們積累自己的生命智慧從而過上非常滿意的生活,大腦是用來創造更多有意義的記憶與資源,而不是單純像圖書館一樣保留記憶。

當自己生病的時候或者被車撞傷的時候,我會很生氣,會充滿了自責。我爲什麼沒有好好保護自己,我花了好幾年才意識到,我所進行的是與我無法改變的東西進行的鬥爭,只不過是浪費時間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真正的改變是需要生命智慧,如何防患於未然,然後在某些天災人禍發生的時候讓自己儘快脫險。

這種實在的認知促使我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生命的狀況,包括自己人生的不可預測性、不可控制性、自身意義的存在,這種思考判斷讓我能夠去建立一種屬於自己所認可的生活方式,當我開始善待自己時,我可以看到了生活中的種種積極可能性,我發現我更加容易快樂,並且容易感恩,不會過度討好別人,也不會嫉妒他人的成就。

生命的意義是過上自己賦予的有意義的生活而不是他人口中所說的的意義,這種意義需要向內探尋。

當我看到窗臺的多肉盆栽盛開的金色花朵,它又給了我更多人生的目標與計劃,還有很多夢想去追求哦,還要去爲大自然奉獻什麼,奉獻一些『超越自己本身』這個小小的自我的更大的事情。

生命有意義的感覺不僅僅是經濟學上的益處,它還與改善心理層面的身心健康有關。除了親密的人際關係歸屬和個人尊重成就之外,還有什麼事是自己在乎的呢,自己認爲的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呢。

心理學研究者們把『什麼是生命意義』概念分成三個方面:

①連貫性,感覺生活有意義不斷地演化進展

②目的性,有目標並朝着目標努力

③重要性,一個人的生命有價值並能帶來改變的感覺與存在感

最後一個因素可能是最重要的關鍵。我們渴望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這是自身的存在證明,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數據發現,生命意義的存在在人的一生中是一個曲線,在60歲左右達到頂峯,然後再次下降,而無論年齡大小,身心健康都與生命意義的信念密切相關。

生命的意義或許每個人的內心是怎麼看的,在於所有事情各得其所,看到時間空間宇宙奉獻還有更加廣闊的事情,又或者能夠感恩自己的當下存在,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許多人樂於通過非凡的經歷尋求意義,但他們也可能在平凡的日常行爲中找到意義,日常生活會建立一種連貫的自我意識,也會存在某種目的,讓那種有意義的連貫性、感覺目的正確完成,感覺自己重要的時刻,感覺到自己對社會的奉獻,不再僅僅看到"小我",而是看見"大我"並且綻放生命的魅力煙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