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狂宴》看完了,心里五味杂谈。

要说这部吴亦凡、陈学冬、陈伟霆、林允扛鼎,TFBOYS合体,众星云集,又以真人CG为噱头的电影没任何突出优点,倒不尽然。

至少,一向看电影遵循只看不说的片儿嫂,在看《冷血狂宴》时吐槽全程高能,差点让片儿哥以为进错片场来到了《吐槽大会》,就证明这部电影优点还是很突出的。

不过,这么看来郭敬明不该把《爵迹2》改名为《冷血狂宴》,叫《吐槽盛宴》听起来更为贴切些。

当然,以上纯属玩笑。

很多观众相信会有一个疑惑,郭敬明这些年拍的众多电影皆评价不高,怎么还一直受制片方欢迎,受那么多明星追捧呢?

除了众所周知的造星、捧人能力,郭敬明还有一个法宝也是他被众星捧月的原因,这就是他自创的“真人CG电影”,当然这也是《冷血狂宴》的优点之一。

在影视发展史上,最初受技术手段的制约,不管是上天入地,还是宇宙翱翔,都需要实景来拍摄,这也就造就了一批号称是“剧组发明家”的道具师。

和现在的道具师相比,虽然制作水平上远远不及,但论脑洞的发达程度,以前的道具师绝对可以称王。

像86版《西游记》里的滑板腾云驾雾,鱼缸拍水下龙宫,在如今看来都颇为新奇。

在这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G技术开始登陆影视圈,让原本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的道具、背景,变成只需要一块绿布拍摄演员,其他都只需要电脑处理即可完成后期制作。

这是电影界划时代的成就,既节省了电影成本,又让观众有了更真实、直观的感受。

CG技术发展至今,从简单的应用在道具和场景上,现在逐渐也应用在人的身上,利用面部、动作捕捉,完全可以靠电脑生成一个真假难辨的人物,像《双子杀手》中重返18岁的威尔·史密斯和《惊奇队长》里年轻版的尼克·弗瑞,都利用了这种技术。

在这样的应用之外,还有一种完全利用CG技术拍摄的电影,像《最终幻想Ⅶ:圣子降临》就在此列。

而郭敬明的“真人CG电影”其实更接近于《最终幻想Ⅶ:圣子降临》这种全CG电影的形式,只是在人物面部上利用了明星的面部数据。

其实这样的电影制作方式相信在未来是一种趋势,郭敬明可以说至少在国内是走在了前列,只不过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我们可以想象,电影工业继续发展,未来可能只需要一次采集某个人的面部、动作数据或是完全靠大数据整合,就可以满足电影角色的需求,之后只要授权得到演员数据,就可以不需要演员亲自参与就可以完成一部电影。

这不仅可以省下大量的演员、时间成本,甚至能做到人人皆可当主角,人人皆可拍电影的地步。

回到郭敬明的《冷血狂宴》,本来郭敬明完全可以凭借着推进新技术赢得一波口碑,可他却用在歪路上。

不提他脱胎于《小时代》,换汤不换药的浮空奢华,也不提他改编自《爵迹》的剧本到底如何,本身看看大部分的主演演员就代表了他真正想走的路。

在众多对《冷血狂宴》的讨论中,极少有人会提及“演技”这个词。

是的,对于CG技术而言,人物的演技,尤其是面部表情传达的情绪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弥补,尤其是像郭敬明《冷血狂宴》这样不追求真实化的CG电影,观众更容易把它等同于动漫,而不在意演员的真实演技。

这也是在《爵迹》即使普遍评价不高,续作《冷血狂宴》还能继续拍摄的原因之一,流量明星有流量,却都红的太快,大部分都没有演技,而《冷血狂宴》这样的电影恰恰能弥补这部分,充分的发挥流量的作用,还不会因演技损害明星的流量。而且只要采集一定的数据,就可以得到片酬,这给明星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制作方也可以用更低的片酬请来更多的明星。

从这些就能明白为什么郭敬明受明星们追捧,《冷血狂宴》为什么能请那么多明星,又为何6小时能突破3亿票房了。

果然,中国电影的路还长着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