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喜劇的觀衆來說,開心麻花、沈騰和馬麗的“沈馬組合”,都是喜劇領域的“王牌”。

今年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中,沈騰和馬麗出演的“神筆馬亮”一章,不僅爲影片貢獻了諸多笑點,而且通篇都是濃郁的愛。

現在,“沈馬組合”將再度同框,共同出演喜劇科幻電影《獨行月球》。

《獨行月球》片方在宣佈開機的同時,還發布了先導海報。海報上,沈騰穿着宇航服,臉藏在頭盔內,坐在一塊石頭上,擺出“思想者”造型。

明明只是一副靜止畫面,但結合影片簡介中“開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這句話,再腦補一下沈騰的常用表情,就怎麼看怎麼喜感。

有網友稱“看到破罐子破摔的生活就覺得很好笑”,難怪沈騰被稱做“長在大衆笑點上的男人”。

而原漫中將“獨孤月”遺漏在月球上的“罪魁”,也在影版中有了姓名,即馬麗扮演的“馬藍星”。

有網友笑說,以前都是沈騰“坑”馬麗,這次馬麗終於坑了回去。

《獨行月球》開機的報道下,網友在評論區留下了滿滿的歡喜,慶祝“沈馬組合衝出地球”。

馬麗則發文調侃“以後想騰哥了怎麼辦?抬頭看一看天上的月亮”,沈騰隨後回覆“別看了,快讓我回去吧!”

就算是這麼簡單的線上互動,也給喜歡“沈馬組合”的觀衆帶來許多樂趣,更加期待兩個人在影片中的表現。

《獨行月球》改編自趙石創作的同名漫畫。

漫畫中的故事,發生在距今30年後。爲了阻止一顆叫“派”的行星撞擊地球,科學家們制定了“月盾計劃”。即在月球上建立導彈基地,先發射一顆大導彈將“派”劈成兩半,再用更多數量的小導彈,來粉碎留在地球軌道中的半顆“派”。

主角“我”原本是個做啥都中不溜的動物學家。他沒有報名前往月球,但在“月盾計劃”中動物相關領域的專家都感染病毒外,他被迫成了“月盾計劃”的成員之一。

當一切部署完成,“月盾計劃”成員返回地球時,“我”……被落在了月球上。之後,“月盾計劃”中躲過攻擊的行星碎塊,擊中了地球。

“我”目睹了這一幕,以爲地球就此滅亡,自己成了唯一的地球人。

雖然“月盾”基地有充足到能讓“我”食用100年的食物,用之不竭的儲備電力和水,但無窮無盡的獨孤,讓活着成了痛苦。

這種情況下,“我”分成了“想活的我”和“想死的我”。樂觀和喪,按着月球上的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現。“我”先後嘗試跳樓40多次,但因爲月球重力原因,不過是將跳樓技巧練得更多樣、純熟。

“我”想靠着減少營養吸收、“折磨”身體來達到目的,卻把自己鍛鍊得更強壯;“我”想靠着不睡覺來達到目的,卻因爲借讀書來阻止自己睡覺,而讓自己變得更知識淵博。

明明是想選擇結束生命來放棄,卻隨時隨地都在規避危險。鬧出了許多笑話後,“我”終於恍然大悟——我的目的是爲了死,所以一定要好好活着。

“我”在月球上各種折騰的時候,卻不知道地球其實並沒滅亡。那塊撞擊地球的行星碎片,擊起了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大海嘯,讓地球被灰塵蒙蓋,科技倒退了50年。

但一切,都還存在。

而月球上保留的先進科技,在半損毀的情況下,將“我”在月球上的所有舉動,都同步直播給了地球上的人類。傳言中,“我”是因爲返回艙位置不夠而自願留下,由此被世人尊敬、膜拜,成了全球的英雄。

就在“我”已經漸漸適應月球上的孤獨生活時,卻發現還有生命存在。經歷了恐懼、戒備之後,“我”在門口看到了一隻袋鼠……

其實,類似於《獨行月球》這種設定的作品並不鮮見。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就是此類設定中的佳作。

但即便是相似的設定,也會因爲細節的不同,最終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

趙石的原漫畫,雖然充滿了歡樂、搞笑的情節,比如“獨孤月”爲了前往公共室拿宇航服,將自己塞進了救生膠囊。又因爲忘了月球重力,把自己變成了彈球兒;

比如他明明是計劃着如何結束生命,卻又總在不自覺中自保、求生,因此搞出很多笑話;

比如地球上的“官方”爲了塑造他的英雄形象,找來聲優爲沒有聲音的畫面配音,聲優卻把聲音“給”了出鏡的袋鼠,讓地球上的民衆震驚地發現了“會說話的袋鼠”……

但這些粗看搞笑的情節,細思時,卻滿滿都是悲涼和無奈,完全不敢去細品,否則就像塞了一嘴的玻璃渣。

而且,連結局都是悲劇性的——“獨孤月”後來的夥伴“噴子教授”也離開了,他再次墜回孤獨之中。最後,讀者根據後來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看到“獨孤月”時毫不驚奇,甚至沒有給他發宇航服,以及“獨孤月”沒有影子這些細節,推斷他其實也已經死了。

看得很虐,哭了很多次,是許多看過《獨行月球》原作品的讀者的感受。

而沈騰和馬麗主演的影版《獨行月球》,從片方那句“2022年,電影院放心笑”,就證明大概率不會將這些還原出來。

影版中,沈騰扮演的“獨孤月”從原漫中的動物學家變成了維修工。這個與“科技精英”更有差距化的身份,顯然與喜劇基調更合拍,能設置更多的笑點。

而且,內容簡介中,“獨孤月”先是在物資不足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生存下來。之後又與地球上的宇航局一起,利用人類留在月球上的廢棄品拯救了地球,真正成了英雄。

前半段,會因爲沈騰的“破罐子破摔”而笑中帶淚。後半段,又能讓“中不溜”的獨孤月化身英雄。

加上馬麗這一重助力,《獨行月球》的影版將褪去原漫的悲劇色彩,成爲一部集歡笑、感動、溫情於一體的“閤家歡”式影片。

除了“沈馬組合”外,《獨行月球》還有一個看點。因爲影片的科幻成分,片中將有90%以上的畫面涉及特效,並全部交予國內的頂尖團隊製作。

或許,會是一部喜劇版“流浪月球”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