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帝國的機械戰士!《曼達洛人》第二季「黑暗風暴兵」背景設定介紹——

這次Disney+《曼達洛人》第二季的故事中,帝國殘黨在領導者吉迪恩授權下,派出戰鬥機器人「黑暗風暴兵」(Dark Troopers),藉此成功抓走尤達寶寶「格羅古」,而這些風暴兵並非是第一次出現在星戰故事中。

「黑暗風暴兵」最早出現在1995 年的電玩《星際大戰:黑暗力量》中,提出概念的是曾爲複製人戰爭的英雄Rom Mohc 將軍(這位仁兄不是複製人),因爲他崇尚一對一的格鬥戰理念和美學,但不喜歡死星這種大規模兵器,所以一直以來都提倡替士兵個人作戰裝備升級的計畫,透過之前的幾個戰鬥機器人計畫,進而發展出「黑暗風暴兵」三個階段。

在三個階段前,2004 年的電玩遊戲《星際大戰:戰場前線》裏,補完一個設定,那就是銀河帝國剛建立的初期,有額外的第0 階段「黑暗風暴兵」計畫。當時爲了彌補老兵的不足,所以帝國將退役的複製人士兵找來,用類似達斯維達的機械技術,將他們的70% 肉體取代爲機器,並在達斯維達旗下的移動太空站Empirical製作(有很多非人道的實驗在這裏進行),至於負責監督的,是由當時還是中尉的Rom Mohc 處理。

起初,基於複製人士兵的戰鬥經驗,加上機械強化過的體能,第0 階段的「黑暗風暴兵」的確非常強大,甚至在最強盛時期,帝國還增添「精英黑暗風暴兵」(上圖)以及「黑暗風暴兵指揮官」兩個種類。但後來越來越多複製人老兵被強迫進行改造,心態上無法接受,因此許多士兵開始試圖自殺,之後因帝國權力高漲,徵召銀河系各地的人類進入軍隊,也不再需要複製人士兵,因此第0 階段就停止開發。

當第一顆死星被毀,這時已經升爲將軍的Rom Mohc 藉機跟白卜庭皇帝提議開發下一世代的風暴兵,於是「黑暗風暴兵」計畫就此通過,這次總共分爲三個革命性的階段。

首先Rom Mohc(上圖是裝備第三期暗影風暴兵盔甲的Rom Mohc)借鏡以往戰鬥機器人、帝國的控制論侷限,以及0 階段「黑暗風暴兵」的經驗,於是跟帝國軍事研究部合作,利用皇帝的大量資金開發一艘戰艦Arc Hammer。而這艘戰艦主要用來當作「黑暗風暴兵」的製造設施和移動基地,裏面還配有彈射艙、專屬武器和鈦戰機。

第一階段的「黑暗風暴兵」,只不過是一個用抗光劍金屬化合物Phrik 打造的骨架機器人,右手配有震動劍,左手配有防爆炸盾牌,是簡單的人工智慧。此外,配有簡單的推進器,可短時間提高震動劍的速度。由於沒有被運用於戰場之中,所以只配屬來保護帝國的重要設施。

第二階段纔是正式投入到戰場的類型,當時Rom Mohc 與達斯維達碰面,進行「黑暗風暴兵」的首戰實驗,造成Talay 星上所有反抗軍被屠殺。武裝上除了配有反重力揹包(不是噴射揹包),可以進行機動性的移動,他們的攻擊炮還可以發射400 發等離子彈藥和20 發導彈。

從這時開始,帝國以第二階段爲基礎,開發出許多延伸型的「黑暗風暴兵」,每種型號都能對應各種不同環境和戰術。

第三階段的「黑暗風暴兵」可以說是完美的帝國戰鬥機器人,因爲除了結合複製人士兵的戰鬥力、主動性、創造力和不可預測性之餘,還增添重型戰鬥機器人的火力、防禦力和耐用度。由於本身配有能防禦光劍的Phrik 所打造出來的強化裝甲,因此這套裝甲也被用來當作下一世代的人類風暴兵配備武裝,尤其像是Rom Mohc 自己就穿上一套第三階段的裝甲。

第三階段的「黑暗風暴兵」只有開發一部份試驗機種,之後就被反抗軍的凱爾卡塔恩,連同Rom Mohc 和Arc Hammer 一同殺死和摧毀。

當Arc Hammer 被摧毀後,震怒的皇帝也不再繼續發展「黑暗風暴兵」計畫,不過仍有殘存的單位繼續服役,甚至也有不少人類風暴兵穿着此計畫的裝甲,像是帝國殘黨就能看到這類風暴兵對抗遇戰瘋人。

上述內容爲舊正史(傳奇版故事)的設定,而在迪士尼正史(新正史)中,「黑暗風暴兵」初次登場是在2014 年的手機遊戲《星際大戰:指揮官》中,根據迪士尼的正史設定來看,「黑暗風暴兵」計畫最初是失敗的,不過,第二階段發展的相當成功,有不少配屬於帝國與反抗軍,在塔圖因爆發的戰爭之中。

在塔圖因戰爭後,帝國多少還是有使用「黑暗風暴兵」執行作戰,甚至帝國垮臺後,帝國的殘黨首領吉迪恩,還使用強化改良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