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有這樣一個說法,說秦始皇是手辦狂人,當然是一種調侃的說法。不過這話也有幾分道理。現在出土的那麼多兵馬俑就是證據。不過要說秦始皇收藏的最有傳奇色彩的"手辦",小編認爲還是傳說中的十二金人。不過現在十二金人都不見蹤影了。十二金人消失不見,有一個人要負很大的責任,那就是董卓。下面小編就聊一聊十二金人的事情。

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鑄造十二銅人

十二金人名字上是金人,實際材料是銅。是秦始"銷天下兵器"鑄造的。爲什麼秦始皇要鑄造這些看上去沒有什麼意義的銅人呢?史料中給出的記載頗具有傳奇色彩。說在秦朝的時候,臨洮出現十二個身高達到五丈高的巨人。出現這種異象,在古代人看來是具有比較複雜的預示性的。於是秦始皇鑄造十二個銅人來象徵這十二個臨洮巨人。

十二金人的體積非常巨大,基本上是儘可能與這十二個巨人相近,不過它們是坐着的姿勢,儘管這樣也達到了三丈高。那耗費的銅的數量非常驚人,每個銅人至少消耗二、三十萬斤銅。這些銅從哪裏來呢?就是從兵器上來。所以拋開史料中的記載,從更加實際的角度出發,大部分人認爲秦始皇鑄造金人就是爲了銷燬兵器,保證自己的政權不受威脅。

董卓銷燬金人造錢

十二金人是銅做的,在治世的時候還好說,而在亂世當中就容易遇到危險。因爲在古代銅能夠造錢啊。在亂世當中招兵買馬、招賢納士、糧食輜重,哪一樣都要錢。十二金人中大部分被銷燬,就是發生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罪魁禍首就是控制東漢朝廷的董卓。

董卓在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進入洛陽,憑藉強大的軍力控制了東漢朝廷,而後因爲與關東聯軍的戰爭遷都到長安。這個時候董卓名義上掌握了東漢王室,但是實際上地方已經完全失控,他和一個割據勢力也沒有什麼不同,甚至還有所不如,因爲成爲了衆矢之的。

董卓要與關東聯軍打仗,打仗要花錢。爲了斂財,董卓鑄造了一批粗製劣造的錢幣,代替漢朝流通的五銖錢,這些錢幣被後世稱爲董卓小錢或者董卓五銖。董卓小錢的原材料就是洛陽和長安兩地的各個銅器,當然也包括特別扎眼的十二金人。根據史料的記載,董卓銷燬了十二金人中的十個來造錢。

十二金人的結局

董卓只銷毀十個金人,留下兩個金人,或許是因爲時間不充裕,畢竟董卓控制朝政的時間只有大概三年;或許是單純地想保存兩個。不過這兩個"倖存者"也沒能夠逃離厄運,也是被毀於亂世當中。前秦皇帝苻堅將這兩個銅人銷燬鑄造錢幣。

不過目前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十二金人或許還有幸存者,這個說法出自《水經注》。《水經注》中說董卓銷燬了九個金人而不是十個;苻堅銷燬了兩個。那麼最後一個哪去了呢?原來苻堅把金人從鄴城挪到長安(後趙皇帝石虎挪到鄴城的),前兩個都變成了銅幣,最後一個還沒運到長安,前秦就分崩離析,所以百姓就把這個金人推到河裏面去了。

據說因爲金人的存在,還影響河水的流動,發出陣陣異響。當然《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是不認可這個說法,但還是在書中記載了。那麼十二金人的結局到底如何,是否有一個沒被銷燬,小編也無從考證了。

參考文獻:《史記》、《三國志》、《水經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