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号,高晓松的新身份被一张朋友圈的截图曝光了。

从前,他是滔滔不绝的“文艺界水龙头”,现在一跃成为“著名干饭人”。

原因是他到一家普通的小餐馆就餐,吃完之后竟然给老板转账1万!

老板惊呆了,表示坚决不收,直到高晓松对他说是有人托他来的,这才半信半疑地收下。

事后,高晓松谈起这件事,说:“老板这家小馆子因为疫情撑不下去了,再不见起色就打算带着老婆孩子回故乡了。”

2020虽然很难,但还是有很多小感动。

同是天涯干饭人,王校长的风格更是捉摸不透——有时候,他会突然出现在深夜路边的小摊,亲自开火炒饭。

或者现身在一家高档的日料餐厅里,花费1.5万元,最后感觉食材不新鲜,在点评上给这家店打低分,惹得店主连连致歉...

看起来,王校长和“矮大紧”一样都是性情中人。

但他们的差别也很大,主要在于价值观不同,选择不同。高晓松始终是感性的,站在名校毕业生的起点上,没有以俯视的角度看别人,而是深入地走入人群,体谅人群。

简言之,就是他知道何为“人间疾苦”。

至于王校长的为人,父亲王健林给过一句准确的描述:“香蕉人。”

据了解,王校长在某次蹦迪的时候一掷千金,一晚上花费高达20万。网友们在震惊出手阔绰之余,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真实原因是,王校长正是那间酒吧的大股东之一。

表面上花了20多万,实际上是“左口袋进,右口袋出”,大部分钱最终还是回拢到自己手里。看似嚣张,实际上是深思熟虑过的商人行为。

但是“矮大紧”就不一样了,感性总是走在理性的前面。

一次在《奇葩说》上,高晓松对同样是名校毕业的师弟表达不满。

他说:“我觉得你没有拿出一个名校生胸怀天下的样子。名校毕业是干嘛用的?不是用来找工作用的,你明白吗?”

高晓松认为,名校培养学生是为了让他们了解真理,要胸怀天下,有促进这个国家越来越好的愿望。而不是一股脑地只想着工作,简直愧对这么多年的培养。

在寻找诗与远方的路上,高晓松从未丢下“人文情怀”。他既不是一个纯粹的艺人,也不是一个锱铢必较的商人,他是感性的,是见不得人间疾苦的。

但这样的性格和人来人往,稍显冷漠的大城市格格不入。一番思考后,高晓松干脆放弃在大城市居住的机会,跑到热闹的小城市居住。

“大城市有件事你是一定知道的,你一定会离自己越来越远,一定会越来越接近这个大城市制定的规则。我就是因为意识到距离理想中的自己越来越远,所以我要离开。”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让高晓松感到必须离开的原因。

其一,他不喜欢和很多充满欲望的人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大城市生活随时有被“出卖”的危险,这件事让高晓松感到很慌张。

他宁愿花一个下午的时间陪小餐厅的老板唠家常,最后给人留一万块的资助,也不愿意在和一群欲望满身的朋友交流。

其二,是因为很多伟大的作家,他们出生在小城市。因为小城市有凝固的人群体系,方便长时间地观察人,导致他对人性有深厚的了解。

只有慢慢懂得人是一种什么动物,自己才会进而懂得自己。

懂得自己之后呢?就会迎来蜕变。

前不久,“矮大紧”可谓是画风突变,他再也不是矮大紧了,而是“矮瘦松”!

他说:“26天减重26斤,完成第一阶段75千克以下的小目标,卸下油腻的外壳,希望里面那位是真实的自己。”

这下可让朋友老狼郁闷坏了。想当年高晓松因醉驾进去的时候,老狼特地给他准备了10万块钱,怕他在狱中受太多苦,结果出来的时候发现他竟然还是这么胖!

更郁闷的是,高晓松拿着这笔钱先给自己买衣服,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体重。

结果现世安稳,年过50的高晓松老师却突然励志一把,还激励了很多人。自从瘦下来以后,高晓松老师的确清爽了不少,人也显得精神了,面部轮廓收紧,长相耐看了许多。

更可贵的是:卸下油腻外壳,他还能做真实的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