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喫飯拖拖拉拉?多半是這2個原因,家長學會“過時不候”

當孩子喫飯太淘,打和罵都無濟於事的時候,家長選擇不理他,用行動告訴他,這個時間段不喫,過了這個時間就別再想喫。孩子打罵都不聽,你是否想過這是大人造成,並不是孩子本身就是這樣的,孩子這些行爲都是家長慣的,還有非常不提倡打罵孩子。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一、學習能力:

三歲的孩子完全具備自己喫飯的能力了,除了大人沒有教育過孩子如何喫飯,其實每個孩子都並不會那麼不堪,他們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你們可以從平時的生活中發現,比如:你怎樣打開電視,按哪個按鍵,他看過了,基本上能模仿出來,這就是他們的學習能力。

二、壞習慣的養成

1.表率不齊:

現在的孩子家中的長輩不可能只有一個,而教育孩子這一塊,大家觀點不統一,有爺爺奶奶的孩子,你會發現爺爺奶奶會特別疼孩子,生怕孩子餓着,凍着,比如:家裏12點喫中午飯,但是孩子不肯喫,媽媽罵了還是不願意喫,然後家裏長輩就會說:他不喫就不喫啦,他現在不餓,喫不下正常,等等再喫也行,而這個時候很多媽媽都選擇不與長輩爭論,選擇不了了事,這些事小孩是看在眼裏的,他們很快就能知道,媽媽生氣了,而爺爺奶奶是自己的保護傘。

2.過點餵食: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這樣的,孩子在玩,家長端着一碗粥,在陪孩子玩,一會一口一會一口,一喂就是一個小時的那種,不管孩子在玩什麼都是這樣,在正常喫飯時間沒有給孩子喫東西,過了時間點,孩子餓了,又生怕孩子餓着,就拿着碗到處追孩子喫東西,這種行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極度不提倡的。

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是因爲家長的不留意造成的,一次兩次們也許沒有意識到,但是當們發現了孩子的壞習慣,們要及時改正孩子的行爲,孩子那麼小他是不懂得辨認對錯的,他們只知道誰對他好,所以他們的成長需要們去護着。

三、形成好習慣

1.觀點統一:

們要知道媽媽永遠是那個最有資格教育自己孩子的人,知道很多寶媽跟家公家婆住在一起,不好說話,但是關於教育作爲寶媽還是要意志堅定,應該跟家中長輩好好談談教育孩子這個問題,要讓孩子從小意識到媽媽纔是掌握主權的,孩子不聽話,別人是沒辦法幫助自己的,如果教育觀點不統一,孩子會特別容易形成依賴家中長輩來逃避問題。

2.過時不候:

在正常的喫飯時間孩子不肯喫東西,那就不喫,你需要好好跟孩子溝通,不喫就不喫,讓他玩,你們喫飽就收拾東西,不用留飯菜,孩子也會餓的,可能他們在你們喫完飯後就餓了,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心軟,孩子餓一餐是不會有什麼問題,孩子找喫的,你就告訴他,已經過了喫飯時間了,沒有飯菜了,只有等下一餐了,在到下一餐之間除了水,不要給孩子喫任何東西,就讓他餓着,下一餐做好飯,保證他喫得比誰都香,因爲餓了。

你可以嘗試一下這種方法,要注意教育孩子的觀點必須統一,還有孩子餓一餐是沒事的,不要因爲心疼孩子就忍不住給孩子喫東西了,這樣就沒辦法讓孩子形成習慣,這不是狠心,這是在告訴孩子,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沒有人永遠會寵着他的。

育兒觀點:

只有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才能讓他改正,他意識不到,不管你是打孩子罵都是沒有用的,只有讓他自己意識到,作爲家長這樣做不是狠心,而是們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教會他們一些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