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出动了18万军队,分三路进攻蜀国。邓艾带四万负责缠住姜维,诸葛绪四万夹击姜维,钟会带十万主力进攻。结果姜维摆脱邓艾,直接击溃了诸葛绪,并把钟会大军堵在剑阁。邓艾率本部走阴平,抵达后只剩一万余人,好在江油太守直接投降,没上过战场的诸葛瞻又不听部将先抢占险隘的建议,想在平原以逸待劳,结果被邓艾击溃,刘禅投降。即便如此,在姜维的努力下,邓艾和钟会都搭上了性命。

邓艾三万人和诸葛诞三万人牵制姜维于沓中,但没牵制住,让姜维顺利到达剑阁,就说明姜维比邓艾棋高一桌,至于说邓艾偷渡阴平,实在是姜维独木难支,蜀国后期如有个三流大将守成都,邓艾都会全军覆没。姜维强过邓艾和钟会,如果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我相信姜维要吊打他们二位,单说刘禅命令姜维投降后,姜维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发现他们二位的破绽,趁机离间,差点把他们二位都忽悠死,这就可以看出姜维比他们高明很多。

姜维的北伐对比诸葛亮本来就有大问题,一年打完第二年就接着打,军队国家根本没有休养的时间,而且几次大败而归,彻底使蜀国力衰微,费袆死后更是倾蜀国全军北伐,导致蜀亡时全国有战斗力的军队只剩他在剑阁的几万人。而且蜀国这边后期无论诸葛亮还是姜维都不具备改变局势的实力了,唯一的机会改变三国局势的也就是是诸葛诞造反时的吴国了。

诸葛瞻没有那么多军队,成都的军队被廖化,张翼带走援救汉中去了。诸葛瞻剩下的军队可能只有1万御林军或者还有一些闫宇带来的巴东救援的军队。邓艾阴平突袭成都至少三万,诸葛瞻兵力不占优势,又没有占据有力地势拒收,失败是必然的。没有“数万”,也不是什么“精锐”,蜀汉政权的总兵力10.2万,其中六万跟姜维出屯汉中,防御南中和东吴的约占一万五千人,驻守益州各主要城池的约一万人左右。

除此之外,在成都地区能够迅速集结起来的兵力绝对不会超过二万,而且都是一些没有实战经验的和平兵,加上诸葛瞻这个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纨绔子弟,即使是十倍于邓艾的兵力也打不赢邓艾,就如同葛荣的30万大军被尔朱荣七千人一战打垮一样。实际蜀国内部已经危机四伏,曹丕搞了九品中正制后历史大势已不可阻挡,所以邓艾军一入川各地都望风而降,魏军就迅速壮大蜀军焉能不败,可能两军对峙临阵倒戈也不在少数。

姜维与邓艾两个都是后三国的文武全才,但姜维比邓艾要强点。每次战役姜姜维以攻为主,而邓艾是以守为主,但攻比守应该要难得多,但姜维的总分还是胜多败少。国力对比魏国比蜀国要强大得多其人才,兵源,粮草,器械,等更有优势。姜维面对魏国的顶尖对手,陈泰,郭淮,邓艾父子等,而姜维所有的事都要亲力亲为,再加上身后还要防一个昏君一个黄皓。

到最后千方百计想着蜀国主要是钟会处事不密,差点成功,但也把两个侵犯蜀国的敌人一同带进了坟墓。姜维一生真不容易,其人品更是少有,武艺得到赵云夸奖,智谋得到了诸葛亮的好评,还有他的对手邓艾曾言姜维深得诸葛亮的传承临危而不乱真将才也,钟会也欣赏姜维,姜维一生为蜀国尽力了,他的功绩与人品会万古长存,受人敞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