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瑪共和國是德意志第一個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共和國。德國十一月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被推翻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多數派爲了自身的利益,與舊軍人興登堡妥協,於1919年2月6日在魏瑪召開國民議會,選舉艾伯特爲總統、謝德曼爲總理。同年7月31日國會通過《魏瑪憲法》,正式宣告廢除帝制,成立共和國。

魏瑪共和國首屆政府是人民黨、中央黨和民主黨的聯合政府。當時國內通貨膨脹嚴重、資金嚴重缺乏,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1920年的卡普暴動、1923年的希特勒暴動,使德國政權動盪不安。

在對外政策方面,政府於1919年6月簽訂了屈辱性的《凡爾賽和約》,作爲一個戰敗國,除喪權割地外,德國的賠款額被定爲1320億金馬克。1924年的道威斯計劃對賠款進行了調整,共和國進入相對穩定階段。由於英美的鉅額貸款(約200億馬克以上)和鼓勵外國對德國私人企業的投資(約100億馬克以上),德國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但是資本的進一步集中又導致對人民的剝削進一步強化,各地工人不斷罷工。德國共產黨於1925年確立臺爾曼的領導地位,組織得到了較大發展。1925年4月,原帝國陸軍元帥興登堡在右翼政黨支持下當選爲總統。新政府對外發展同東西方的關係。1925年10月同法國和比利時簽訂《洛迦諾條約》,使德國的西部邊界得到保證。1926年9月加入國際聯盟,從而恢復了德國在歐洲的強國地位。此後,德國祕密重整軍備。

1929~1933年,世界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作爲資本主義強國的德國也受到了很大的波及,工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人數1932年達600萬人。納粹黨趁機大肆活動,在1930年9月的國會選舉中,納粹躍居成爲全國第二大黨。希特勒借助大資本家、容克地主和其他反動勢力的支持,1933年1月30日被興登堡任命爲總理。希特勒上臺後,立刻解散國會,操縱國會通過授權法,使自己成爲獨裁者。經過14年動亂,內閣更迭達20次的魏瑪共和國宣告解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