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最強大腦》中,選手們在舞臺上對事物進行記憶時基本不會與人聊天,這種現象的心理學解釋是( )。

A.人不能同時做兩件事情

B.短時記憶容易被新輸入的信息替代而喪失

C.選手責任心很強

D.選手性格內向

2.假設你對以前一個同學對你謾罵時你憤怒的心情記憶猶新,這種記憶屬於( )。

A.形象記憶

B.邏輯記憶

C.情緒記憶

D.運動記憶

3.各個動作之間干擾消失,連接連貫、流暢、高度協調,多餘動作消失是( )。

A.操作模仿階段

B.操作整合階段

C.操作定向階段

D.操作熟練階段

4.“學生學到的,頂多不過像是在他的口袋裏裝了幾把鑰匙或幾個銅錢而已。學生所學的一切,對他個人的心智成長,毫無意義。”馬斯洛此話批判的是( )。

A.內在學習

B.外在學習

C.認知學習

D.經驗學習

5.在多次觀看大熊貓之後,兒童形成了對“熊貓”的基本理解,包括熊貓的一般體型特徵、生活習性、典型行爲等,兒童關於熊貓知識的表徵方式爲( )。

A.圖式

B.命題

C.表象

D.產生式

6.把新觀念歸屬於認知結構中,成爲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並使之相互聯繫的學習稱爲( )。

A.下位學習

B.上位學習

C.並列結合學習

D.符號學習

7.知識的應用一般過程可以分爲三個相互關聯的環節,下面不屬於其中環節的是( )。

A.審題

B.聯想

C.知識的變式和比較

D.知識理解和課題類化

8.有位老師這樣教學生記憶某座山(12365英尺)的高度:12個月365天。這種記憶策略是( )。

A.複述策略

B.組織策略

C.注意策略

D.精加工策略

9.肖老師正朗誦:“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杰大聲問道:“老師,牀前怎麼能看到月光呢?”對此,下列做法中恰當的是( )。

A.批評小杰不經許可就發言

B.裝作沒聽見繼續上課

C.告訴學生不要鑽牛角尖

D.組織學生就此開展討論

10.美術課上,曾老師指導學生把天然的竹根鬚做成捲曲的頭髮,還演示如何藉助竹節的弧度製成黃包車的頂棚。這表明曾老師具有( )。

A.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與能力

B.自我反思的意識與能力

C.教育科學研究的意識與能力

D.自主發展的意識與能力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短時記憶是服從當前任務需要,主體正在操作、使用的記憶,主體有清晰的意識。選手進行記憶時會服從對當前事物的記憶,與人聊天會分散注意力,影響記憶,所以此題選B。

2.【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情緒記憶指的是對自己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的記憶。這裏對過往“憤怒”的記憶就是一種情緒記憶。

3.【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操作熟練階段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形成的動作方式對各種變化的條件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動作的執行達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操作熟練階段的動作特點:①動作品質:表現出高度的穩定性、精確性、靈活性;②動作結構:干擾消失,銜接連續、流暢,高度協調,多餘動作消失;③動作控制:動覺控制增強,視覺注意範圍擴大;④動作效能:動作具有輕快感。

4.【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馬斯洛極端反對行爲主義心理學者所提出的條件作用學習理論。他認爲對學生來說,外在學習是缺少個人意義的,只是對個別刺激所做的零碎反應。“只是由外在影響加給學生的一些片段的習慣與行動而已。學生所學到的,頂多也不過像是在他口袋裏裝幾把鑰匙或幾個銅錢而已。學生所學一切,對他個人的心智成長,毫無意義。”

5.【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陳述性知識的表徵存儲方式包括:圖式、命題和命題網絡、表象、概念。程序性知識點的表徵存儲方式包括:產生式和產生式系統。題幹中可看出,這是一種陳述性知識,故排除D選項;選項B相當於一個觀念,是我們評價是非對錯的最小的意義單元,題幹明顯已經具備多個觀念,故排除B選項;表象是人們頭腦中形成的與現實世界的情景類似的心理圖像,題幹不僅僅是圖像,故排除選項C;而圖式是指關於一類事物的有組織的大的知識單元或信息模塊,一般是關於一個知識點的完整表述。根據題意,特性特徵、生活習慣等構成了相對完整的信息模塊,故本題選A。

6.【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學中知識分類中的內容。在知識分類中,奧蘇貝爾根據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將知識分爲上位學習、下位學習、並列組合學習。下位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符合題乾的表述,故而選擇A。

7.【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知識應用的一般過程:(1)審題,所謂審題,就是了解題意,搞清問題中所給予的條件與要達到的目標。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即分析問題的基本結構,在頭腦中建立起該問題的最初表徵。(2)聯想,聯想即以所形成的問題表徵爲提取線索,去激活頭腦中已有的相關知識結構或者圖式。(3)解析,知識掌握過程中的解析即統一分析問題中各部分的內在聯繫,分析問題的結構,將問題結構的各部分與原有知識結構的有關部分進行匹配。解析的結果往往表現爲提出解決目前問題的各種設想、制訂具體的計劃與步驟。(4)類化,類化也叫歸類,即概括出眼前的問題與原有知識的共同的本質特徵,並將這一具體的問題歸入原有的同類的知識結構中去,以便理解當前問題的性質。

8.【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精加工策略是一種通過形成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使新信息更有意義,從而促進對新信息的理解和記憶的深層加工策略。包括記憶術(位置記憶法、縮略詞法、諧音聯想法、視覺想象、語義聯想、關鍵詞法);做筆記;提問;生成性學習;聯繫實際生活;充分利用背景知識等。題幹中老師的方式屬於記憶術,屬於精加工策略。

9.【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題幹所述爲典型的課堂突發事件,教師應該運用教育機智有效化解。面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疑問,雖然與教師的課堂預設並不完全一致,但是與課堂講授內容相關性高,教師應該適時調整教學,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結果,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不僅爲該生答疑解惑,也同時營造了班級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其他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如果批評小杰不經許可就發言,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傷害學生的自尊心,A項做法不恰當;“裝作沒聽見”這種做法無視學生的疑問,不僅該生的疑惑得不到解決,也可能因此導致其他學生更加存疑,甚至影響課堂紀律,B項說法不恰當。“告訴學生不要鑽牛角尖”這也是變相批評學生,並且這種做法也會打擊其他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不利於學生髮展,C項做法不恰當。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爲D。

10.【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具有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與能力的教師能夠了解和掌握各個層次的課程內容及其關係,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把自己的經驗、探索和思考融合進課程。自我反思的意識與能力是指教師對自我教學行爲及結果的審視和分析過程的意識與能力。教育科學研究的意識與能力是指對教育問題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具體包括髮現問題、方案設計、蒐集資料、資料分析、論著寫作等方面的能力。自主發展的意識與能力是指教師自己驅動的發展和自己實現的發展的意識與能力。曾老師能夠把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聯繫和演示,是把生活經驗作爲有效的課程資源,體現了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爲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