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家庭是避風的港灣,但家庭中各種意想不到的磕磕絆絆,也有可能把家變成能把人“逼瘋”的地方,孩子就像剛剛發芽的種子,在不同的家庭土壤裏成長,也會開出不一樣的花。

“最討厭奶奶來我家了!”4歲女兒“口出狂言”,讓全家陷入尷尬

這天,寶媽顏顏把4歲的女兒從幼兒園接回來,發現婆婆來了,顏顏叫了聲媽就趕緊鑽進廚房裏忙活起來。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喫晚飯的時候,女兒在旁邊玩玩具,婆婆夾起一塊肉逗着小孫女說:“寶貝,你喫肉嗎?快來奶奶這兒!”

沒想到女兒把嘴巴一撅,毫不留情地說:“我最討厭奶奶來我家了!”

老公一聽這話,臉色立刻沉下來,放下碗筷就給了女兒一巴掌,“奶奶是長輩,那麼疼你,你就這麼對奶奶?”女兒放聲嚎哭起來。

女兒邊哭邊說:“奶奶每次來我家,就會逼着媽媽生弟弟,媽媽不願意,我也不喜歡弟弟,可奶奶老是這麼說!每次奶奶走後,爸爸和媽媽都會關起房門吵架,我早都聽見了!”

顏顏抱起女兒,給女兒擦着眼淚,老公和婆婆面面相覷,都很尷尬,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婆婆此刻臉上也很掛不住,只好對小孫女說:“奶奶以後不說了啊!寶貝快別哭了!”

顏顏有了女兒以後,婆婆一直在催生二胎,最近幾年越催越緊,說一胎是個女兒,二胎有什麼好怕的?放開了大膽生,婆婆還拍着胸脯保證,生了二胎婆婆親自帶,不用顏顏操心。

自從婆婆開始催二胎的操作,每次走後,老公都會和顏顏商量,商量很快就升級爲爭吵,顏顏怕孩子聽到,都會關上房門,等女兒上牀睡覺後再說,可他們不知道,大人們所有的交流,女兒都明明白白,記得清清楚楚的。

控制型老人不被兒女歡迎,給子女帶來痛苦,還影響第三代成長

在所有家長中,兒女最怕的莫過於控制型家長,年輕的時候掌管兒女的生活學習,甚至擇偶、事業,都要管,到了晚年,兒女的家庭生活也要橫叉一槓子,什麼都要管,自以爲是爲兒女着想,是愛孩子的表現,卻根本不知道自己給兒女帶來多少痛苦。

這樣的父母完全把兒女當作了自己的私有財產,用愛編織成堅硬的藤條,把兒女始終關在這藤條做成的牢籠中,即使孩子早已成家立業,也無法跳出父母控制的怪圈,還影響了第三代的健康成長。

面對這樣的老人,年輕人應該有自知之明,懂得主動衝破牢籠,佔有人生的自主權,不要再讓老人牽着鼻子走。

孩子表現出不尊重長輩的行爲,一味打罵治標不治本,而要從根源下手

1)弄清背後真實原因

抬手就打張口就罵,只能暫時嚇住孩子,隨着孩子長大,逆反心理更嚴重。應該瞭解孩子這樣做的真正原因,等雙方都冷靜下來後,和孩子好好聊聊,傾聽孩子的心聲,就不會冤枉孩子,也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思想。

2)跟孩子做合理解釋

孩子的思想單純,思維簡單,並不瞭解大人的世界,只是憑本能做出反應,事後應該給孩子做出合理的解釋,讓孩子適當瞭解大人的想法,否則長時間的疑惑和憤懣,積壓在心中,孩子做出過激舉動也就不奇怪了。

3)慢慢教孩子人情世故

隨着孩子長大,要慢慢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人情世故,比如見到什麼人應該委婉地表達想法,不要出口傷人,這不是磨滅孩子的童心,而是教孩子提高情商,讓孩子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感覺。

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軌跡,培育一個全新的生命,應該時刻有如履薄冰的小心謹慎,家庭中出現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所難免,但要注意不要讓矛盾和痛苦影響到孩子,把傷害降到最低。#奶奶#婆婆#二胎收藏

婆婆此刻臉上也很掛不住,只好對小孫女說:“奶奶以後不說了啊!寶貝快別哭了!”

顏顏有了女兒以後,婆婆一直在催生二胎,最近幾年越催越緊,說一胎是個女兒,二胎有什麼好怕的?放開了大膽生,婆婆還拍着胸脯保證,生了二胎婆婆親自帶,不用顏顏操心。

自從婆婆開始催二胎的操作,每次走後,老公都會和顏顏商量,商量很快就升級爲爭吵,顏顏怕孩子聽到,都會關上房門,等女兒上牀睡覺後再說,可他們不知道,大人們所有的交流,女兒都明明白白,記得清清楚楚的。

控制型老人不被兒女歡迎,給子女帶來痛苦,還影響第三代成長

在所有家長中,兒女最怕的莫過於控制型家長,年輕的時候掌管兒女的生活學習,甚至擇偶、事業,都要管,到了晚年,兒女的家庭生活也要橫叉一槓子,什麼都要管,自以爲是爲兒女着想,是愛孩子的表現,卻根本不知道自己給兒女帶來多少痛苦。

這樣的父母完全把兒女當作了自己的私有財產,用愛編織成堅硬的藤條,把兒女始終關在這藤條做成的牢籠中,即使孩子早已成家立業,也無法跳出父母控制的怪圈,還影響了第三代的健康成長。

面對這樣的老人,年輕人應該有自知之明,懂得主動衝破牢籠,佔有人生的自主權,不要再讓老人牽着鼻子走。

孩子表現出不尊重長輩的行爲,一味打罵治標不治本,而要從根源下手

1)弄清背後真實原因

抬手就打張口就罵,只能暫時嚇住孩子,隨着孩子長大,逆反心理更嚴重。應該瞭解孩子這樣做的真正原因,等雙方都冷靜下來後,和孩子好好聊聊,傾聽孩子的心聲,就不會冤枉孩子,也能及時更正孩子的錯誤思想。

2)跟孩子做合理解釋

孩子的思想單純,思維簡單,並不瞭解大人的世界,只是憑本能做出反應,事後應該給孩子做出合理的解釋,讓孩子適當瞭解大人的想法,否則長時間的疑惑和憤懣,積壓在心中,孩子做出過激舉動也就不奇怪了。

3)慢慢教孩子人情世故

隨着孩子長大,要慢慢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人情世故,比如見到什麼人應該委婉地表達想法,不要出口傷人,這不是磨滅孩子的童心,而是教孩子提高情商,讓孩子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感覺。

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軌跡,培育一個全新的生命,應該時刻有如履薄冰的小心謹慎,家庭中出現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所難免,但要注意不要讓矛盾和痛苦影響到孩子,把傷害降到最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