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正式開園。從去年1月10日簽署合作協議至今,這所由寧波市人民政府與大連理工大學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再一次刷出了我市推進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加強校地合作的新速度。目前,該研究院已引進13支共計百餘人的科研團隊,與寧波11家高新技術企業和2家行業協會簽訂合作協議,3家共建聯合實驗室展開合作,形成“邊建設、邊科研、邊產出”的良好發展態勢,有效彌補寧波研發能力和創新人才不足的發展“短板”。

□現代金報 | 甬上教育

記者 王心怡 通訊員 王虎羽 鄭慧慧

兩院院士和行業大咖成爲智囊團成員

大連理工大學建校於1949年4月,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等都是該校的優勢學科。這次在寧波建設研究院,實際上也依託了本部的優勢資源。

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惠曉麗告訴記者:“大連理工大學學校科教資源與寧波地方產業高度契合,雙方合作可以說是科教與產業的互補融合。我們在17個一級特色優勢學科之上,不僅建設了研究院的五大創新中心,還設立了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支機構。”

據瞭解,這五大創新中心分別是精細化工與生物醫藥技術,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技術,新材料與成型技術,信息、軟件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與寧波“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羣中的10個產業集羣融合互動。

值得注意的是,除卻信息、軟件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中心尚在物色首席科學家之外,其他4個創新中心已與兩院院士和行業大咖牽手,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孝軍、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東明、中國工程院院士蹇錫高等都已加入研究院的智囊團。

優勢學科與寧波本地產業融合互動

圍繞五大創新中心,研究院還依託本部的優質科教人才資源,採取專兼職結合的人才隊伍建設模式築巢引鳳,以大連理工大學領軍人物、核心人物爲先導人才,打造本土化的高水平人才團隊,使大連理工大學的技術優勢、技術積累,在寧波“生根開花”。

海洋裝備強度分析與創新設計團隊在教授閻軍的帶領下,多年來已經摸索出了一套在複雜海洋環境下針對以柔性管道、海洋電纜/臍帶纜、浮式平臺繫泊系統、抗冰平臺、海洋風電等爲代表的海洋工程裝備,進行結構設計、實驗驗證、工程應用的技術,正好與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所精耕的領域相契合。

事實上,兩者的合作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了。當時,東方電纜承接了國家863計劃課題“水下生產系統臍帶纜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這是東方電纜第一次與中海油研究總院、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接觸。

據東方電纜海洋創新中心副總經理陳凱介紹,臍帶纜集電力、液壓動力、化學注入、通訊數據傳輸於一體,還要滿足複雜海況的動態響應要求,其材料的強度、抗腐蝕和抗滲透性要求極高,是海底油氣勘探、深海生產必需的一種特殊電纜,國內市場長期以來一直被國外產品所壟斷。

“我們歷時3年終於研發出了適合於1500米水深的臍帶纜,臍帶纜國產化不但讓我國的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擺脫了長期依賴進口電纜的局面,也可爲今後我國海洋資源開發提供大量可替代進口的國產電纜。”

寧波速度背後的“寧波溫度”

2019年1月10日,寧波與大連理工大學簽署合作協議;5個月後,大連理工大學正式發文成立寧波研究院;同年8月,研究院改擴建項目工程立項;2020年1月3日開工建設,11月底整體完成驗收交付,團隊、設備進場,12月5日開園……這是寧波速度。

寧波速度背後還有“寧波溫度”。在團隊引進和產研合作上,寧波更是不遺餘力、全力以赴。在今年相關人才項目評選前,寧波市、江北區兩級科技局等相關部門專程趕赴大連理工大學進行政策宣介,一對一地對團隊和人才進行申報輔導。最終,共有4個團隊入選,入選率在全市前列。

同時,寧波各單位、部門積極爲研究院與企業、協會、機構對接合作牽線搭橋,助力研究院“走出去”“沉下去”,儘快融入寧波企業和產業。目前,研究院已與金田銅業、貝發、中科畢普拉斯等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與吉利、海天、愛柯迪以及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協會、市鑄造行業協會等簽訂合作協議。

諸如此類在研究院“邊建設、邊科研、邊產出”過程中必須面臨的問題,都在一次又一次的現場辦公中得以解決。這也讓惠曉麗不勝感慨:“到寧波後,我真切感受到了這裏的務實和高效,像服務專班的組建、揭榜掛帥、一對一‘媽媽式’的精準服務,都讓我們感到驚喜。”

來源:現代金報

申明:本文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