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炒房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共识,本文无意于站在道德层面去探讨炒房对不对,而是力求认真地解答一些人的困惑,现在炒房明不明智?

不管口袋里有多少钱,现在人们对于房子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紧迫感,包括已经有了房子甚至几套房子的人,也包括没有房子人。

在很长的时间里,炒房都被许多人当成是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方式,买房置业早已经超越了居住的范畴,而被烙上了深深的金融标签。

由于一二线城市限购越来越严,加上单价过高,中小炒房客已经很难有发挥空间,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三四线城市,炒房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许多三四线城市,经过近些年房价的飙涨,已经从四五千元上涨到了一两万元,并且丝毫没有停下上涨的脚步,众多三四线城市楼市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火爆状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炒房热情。

三四线城市之所以炒房在持续,究其原因,大约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由于大多数三四线城市不存在限购的束缚,于是,大量热钱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了三四线城市。

其二,当前三四线城市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竞拍地王频出,缕缕刷出新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当地楼市。

在过去的许多年,很多人因为投资房产实现了身家的迅速增长,乃至迈向了财富自由之路。

遗憾的是,还有很多人属于慢热型,他们对楼市的走向缺乏敏感度,从而失去了一次财富跨越的机会。

痛定思痛之后,这些人下决心炒房,于是大量的人群涌入了炒房大军当中。

在目前的三四线城市,炒房大军有明显的扩大趋势,由初始的商人、拆迁户、中产者等高收入人群,逐步蔓延到普通的工薪阶层。

人人都想在楼市中大捞一笔,毕竟通过买房赚钱远比做生意或者打工要轻松许多。买一套房可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赚上一二百万,这种诱惑力实在太大。

问题是,当一个行业赚钱的秘密成为明牌,所有人都趋之若鹜地赶来之时,也很可能意味着赚钱效应的终结。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硬指标来剖析三四线房产到底还有没有炒作的空间?

首先,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的空置率明显偏高。

许多房产被炒房者囤积,长期空置。但一旦楼市政策风向改变,比如说出台空置税或者房地产税,大量房产就会被立刻抛向市场,供应量的增长势必会让房价承压。

其次,目前许多三四线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一手房市场火热,新楼盘一经入市就会被抢购一空。在楼盘开盘的时候,总能发现大批开着豪车的炒房团蜂拥而至,他们囤积新房,然后待价而沽。

但与此同时,二手房的表现却截然相反,即便价格比新房低了很大一块,但成交量仍然低迷。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无非是,一方面,房产存量过大,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房价偏高,购买力跟不上。

众所周知,房子是用来住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房地产的认知出现偏差,导致房产金融属性过重。但从长远来看,房地产都去金融化是大势所趋。

从估值来衡量,其实目前许多房产的价格与价值出现了偏离,甚至透支了未来多年的涨幅。

这一点从租金回报率就能体现出,一套市值两三百万的房产,月租金却只有区区的两三千元,如此算来,需要一百年左右才能回本。

同时,“房住不炒”的定位已经明确,炒房面临的政策调控风险势必越来越高。因此,笔者奉劝那些准备赶晚场炒房的人,三思而行。

态势慢慢明朗,现在是囤房者的出货阶段,而绝非收集筹码的时刻。

可以预见,将来除了城市中心板块,占据资源优势的房产仍然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之外,大多数的房产,尤其是远郊房、问题房会逐渐丧失流动性,沦落到卖不掉租不出的尴尬境地。

对于后知后觉的炒房者来说,他们很可能接到了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坐拥大量房产却无法出手套现,同时又要承担高昂的囤房成本,苦不堪言。

请不要惊讶,在二十年后,一些人可能“穷”得只剩房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