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6日,正是午夜十二点,阵地后方闪起红光,隆隆的炮声打破了夜的静寂,德寺里战斗打响了。

德寺里是敌人在临津江西岸的据点,美军骑兵第一师的一个营部和两个加强连据守这里,作为它江东的部队伸到江西来进攻高旺山、马良山的重要据点。

此时,敌人正在开城谈判的会议桌上大吹“海空优势”,狂妄地要把军事分界线划在“三八线”以北。志愿军拔掉这个据点,不仅能保障高旺山和马良山的安全,还将给无耻的敌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第六十四军一九二师五七五团一营一连的任务是在澄波里阻击临津江以东增援之敌,保证兄弟部队围歼德寺里的守敌。

连长黄丑和在接受任务时,团长再三叮嘱他:“江东的敌人发觉我们要围歼德寺里的守敌,一定要拼命增援,因此,战斗发起后,你们将要在三面受敌的困难情况下作战。万一三连不能炸毁江桥,你们的担子就更重。最主要的是,不管如何困难,你们都必须坚决把增援的敌人挡住,不准放过敌人,争取时间,保证兄弟部队胜利歼灭德寺里的守敌。”

德寺里战斗打响后不久,营首长就在报话机上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围歼德寺里之敌的部队已攻入第一道铁丝网,战斗正向前发展。”

一连指导员张灿十分乐观地对黄丑和说:“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三连能把桥炸掉,咱们就能按照团长的第一个估计,在八点钟以前结束战斗。”

“是啊,我们希望情况能照我们最好的估计发展,但也要向最坏的情况准备啊!”

黄丑和的话音刚落,汉边传来机枪声,他不禁一怔:“守桥的敌人有准备,炸桥会有困难。”说罢,便急忙站起来,朝前沿阵地走去。

山坡下面呼哧呼哧跑上来一个人。黄丑和警惕地问:“谁?”

“我,我是三连的,找你们连长。”

“我就是,什么事?”那人喘了喘气,就把情况报告了黄丑和——江桥被敌人两个加强班严密封锁着,三连的爆破组前进到30米处就遭到敌人的火力阻拦,桥没炸成。

黄丑和明白,这意味着敌人的援兵将会很快通过江桥,一连必须按照预定的第二个方案作战,战斗时间要拖长了。

第二天清晨,江东岸传来隆隆的马达声,敌人开始行动了。黄丑和对张灿说:“指导员,这一仗能否胜利就看咱们的了。”

“咱们能胜利!我去指挥二排。”张灿回答得非常肯定。一说完,他就向公路南面的102.3高地跑去。

黄丑和举起望远镜,他看到近处无名高地和102.3高地上面,交通沟把堑壕里许多兵器掩体连成一个防御体系,战士们在堑壕里静静等待着。

他往江东看,发现一个排的敌人,正通过江桥向江西运动。黄丑和马上命令一排长王志善说:“敌人过江啦,准备战斗!”

过江的敌人,直向一排守卫的无名高地运动。刚走到距无名高地300米处,埋伏在阵地前沿的三班长王连成带领的四个战士给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敌人在一阵手榴弹和自动枪的猛烈射击下,丢下六七个被打死的同伴仓皇逃窜。

黄丑和立刻告诉一排长王志善说;“刚才敌人是试探性的进攻。它一定要先夺取一排的阵地,注意防炮!现在你去指挥三班。要节节抗击,迟滞和消耗敌人,不能让它很快接近我们的阵地。”

王志善向全排传达了进入防炮洞的命令后,便匆匆地赶到三班去了。

果然敌人的搜索排撤去20多分钟后,排炮对无名高地轰开了,约一个连的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冲过江桥,向一排阵地扑来。他们似乎摸到了志愿军作战规律——不到跟前不开火,于是大摇大摆往上爬。

但是,黄五和已经把打击敌人的拳头暗暗放在无名高地右侧的山梁上。没等敌人走到他们认为应该戒备的地段上,一排长王志善就命令三排朝敌人侧后开火,20多个鬼子还来不及知道哪里飞来的子弹便倒在血泊中了。

敌人疯狂地连攻三次,每次都遭到一连顽强的阻击,留下一片死尸退去。

黄丑和伸出手腕看表,时针已指到10点,按照第一个战斗方案,早两个钟头就该结束战斗了,但是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

观察员报告:“敌人四架飞机对三排阵地投弹、扫射。”

黄丑和马上想到一个问题:一排和二排阵地相距只300米,飞机单炸二排,不难猜测,狡猾的敌人在一排的无名高地上碰了钉子,要进攻102.3高地了。他命令一排长王志善用侧射火力支二排后,便飞跑下山坡,越过公路,到102.3高地去了。

指导员张灿见黄丑和突然从硝烟中跳到自己的身旁,便一把拉住他的手问:“一排打死多少敌人?”

“打退敌人三次冲击,杀伤鬼子140多名。”

一排的胜利鼓舞了二排的战士,大家高呼:“向一排学习,争取立国际功!”

黄丑和跟张灿研究了情况,确定黄丑和指挥二排、张灿指挥三排和连部勤杂人员,保障阵地侧后安全,阻击德寺里的逃敌。

狡猾的敌人想从102.3高地打开一条往德寺里的路。他们投入800多人,气势汹汹地分几路攻上来,想凭借优势兵力把志愿军挤下山头。

黄丑和一直把敌人放进他布好的口袋,才命令步枪、机枪猛烈扫射敌人侧背。狂妄的敌人在第一次冲击失利后,不到十分钟又攻上来;还把进攻部队组成几个梯队,这股被打下去,那股又向上冲。

最终,一连在黄丑和指挥下打退了一千多名敌人的十七次进攻,共歼敌四百二十多名,牢牢守住了阵地。澄波里阻击战也由此成为名垂志愿军军史的阻击战典范战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