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馬戎 編輯:漢卿  

來源:科技新知(ID:kejixinzhi)

賈玲走在生鮮超市的貨架旁邊,手持喇叭的沈騰帶着魔性的表情不斷對她喊話:

雞蛋一塊。”

“西紅柿一塊。”

“牛奶一塊。”

賈玲不敢相信地閉上眼睛:

“一塊錢,能這麼便宜?”

這是美團全新代言人的廣告畫面。在三季報發佈不久後,美團迅速上線一系列重要動作,包括更換平臺slogan,從“喫喝玩樂,盡在美團”改爲“美團App,幹啥都省錢”;七編輯審覈四個字的新代言人官宣;喫喝玩樂1元活動等。

在美團“省錢化”升級的兩大核心中,美團支付對應消費金融,關乎長期爲市場詬病的盈利能力;美團優選對應增量用戶與增量市場,關乎美團的估值水平維繫,二者分別從兩個方向對外賣業務作出補充。相比之下,到店、酒旅的座次反而顯得下降了。

01 誰的珍珠港?

2015年,微信支付依賴春晚紅包撒錢,一舉完成對支付寶市場地位的追平。馬雲怒斥微信支付的舉措是“偷襲珍珠港”。

在此次品牌升級中,美團再次顯示出對金融業務的重視,兩大紅包活動均指向綁定銀行卡後的美團支付。在美團近期的支付頁面中,也出現對美團月付的引流動作,文案爲“選我立省X元”。

如果從美團的發展史看,美團於2016年通過收購錢袋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理由是從2015年起,美團推廣的銀行卡綁定美團錢包支付遭到監管層叫停,並責令3個月內下線整改。

對美團來說,一個獨立的支付閉環需要多步走來完成。

首先做大基礎交易規模,支付寶曾依賴於淘寶的天量買家;微信依賴於全民級的社交網絡。而美團坐擁外賣用戶、團購用戶,在相關市場佔據頭部份額後,美團開始有能力在用戶基數上對阿里、騰訊造成威脅。

其次在用戶在平臺內的消費習慣養成後,通過免密支付、紅包等便捷方式,將用戶引入支付業務,踢開冗餘的支付方式,尤其是避免交易數據流向競爭對手支付寶一側。

在用戶支付習慣養成後,重新走上支付寶路線,向利潤率更稿的理財、保險、消費金融等範疇引流。

這一進程在今年以來大幅加速。

今年4月,美團上線了對標“芝麻信用分”的“美團新任分”,5月29日上線了美團月付。在外界看來,這一產品就是螞蟻花唄的翻版,甚至連擴張策略都完全一樣,都是藉助紅包教育用戶的消費貸習慣。

自推出以來,美團月付多次推出提升額度、免息支持等活動,且提供最高88元單筆消費優惠。例如在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前夕,美團對應推出民宿免息。同時美團支付頁面顯示,美團月付被列爲推薦支付方式。

7月29日,部分美團用戶發現,美團不再支持支付寶支付訂單。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湧現大量沒有螞蟻花唄後如何借錢喫飯的問題。

事實證明,美團餐飲業務手上的消費信貸蛋糕,有相當一部分流向了阿里。

儘管微信支付也有消費貸業務微粒貸,但騰訊在金融賽道的佈局相對保守,微粒貸的聲量始終不大。無論是一邊倒向騰訊系,報復阿里當年出售美團股權、打壓美團估值的一箭之仇,還是從現實利益出發,穩準狠地對餐飲消費貸實施清場,支付寶都成爲必須做掉的對手。

美團面臨的另一問題是,自身的控制能力有限,難以在更大範圍內切下支付蛋糕。

微信支付、支付寶在國內的用戶基礎,是自身用戶體量龐大的產物,也是支付大戰時代狂熱地推的結果。在支付業務增長初期,雙方選擇向商家和用戶雙向補貼的方式完成用戶教育。用戶從使用方便的角度考慮,也更難接受第三個支付工具。

而美團的支付疆域過於集中在線上,美團能夠通過線上交易的高頻次、高流量推開美團支付,但在對手積澱更深的線下支付場景,僅有部分美團合作商戶支持美團支付,像微信和支付寶那樣滲透進每一個菜市場大媽的力量,仍然是美團所不具備的。

這部分場景限制爲美團支付加上了天然的天花板,即便美團支付有能力打造獨立閉環,在沒有打通線下支付場景的前提下,仍然難以挑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地位。

02 外賣邊緣化?

令人詫異的是,在美團的整個“省錢化”升級體系中,既無外賣業務的相關宣傳片,也無外賣業務的大幅推薦頁面,僅提供了若干外賣相關的現金紅包,整體優惠力度、引流力度遠不如其它業務。

在阿里系全面進攻本地生活戰場的關鍵時間點,美團外賣不需要流量了嗎?

如果拋去流量貢獻和用戶心智貢獻,單獨看外賣業務,其對美團利潤增長的貢獻正在提速,但增長的貢獻正在放緩。

美團2020年Q3財報顯示,外賣業務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30.1%,營收額同比增長32.8%,而在2019年Q3季度,相關數據的增幅都在40%左右。相比之下,美團外賣的營業利潤率從2.1%增長至3.7%。

這表明,美團外賣自身已經從播種過度至收穫期。增長邏輯由千團大戰時期的地推+補貼+不放假的暴力增長向規模推動的自發增長轉變。

美團曾在2018年三季度財報中表示,外賣利潤率的增長主要來源於規模效應及平臺的強大網絡效應。但騎手配送時間縮短、每單配送收益降低的原因同樣值得關注。有外賣騎手對「科技新知」表示,疫情後的每單收益較去年同期有大幅縮減。

這表明,外賣已經不再急需活動導流的增長。即便在整個2020年,美團遭遇到餓了麼的全面進攻,但自身仍然顯示出佛系、不願回應的態度。

如果餓了麼用補貼戰爭奪用戶心智,美團則用高市場份額的議價權主導商家,而忽視用戶端的鬆動跡象。至少從美團的“省錢化”升級來看,美團仍然對下場重啓外賣補貼戰維持某種佛系態度。

對美團來說,優選業務相當於外賣業務的轉生。王興說:

“我們對優選非常感興趣,這也是爲什麼我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對好幾個商業模型進行了嘗試。”

這也能解釋爲什麼在美團App首頁中,美團優選總是以一種C位出道的姿態出現,其中置頂推薦又多是一些僅售一分錢的生鮮商品。

美團的模式是一根繩子上的多個螞蚱。繩子是外賣,螞蚱是到店、酒旅、閃購、票務、電商、支付及金融等等。一旦外賣的繩子到頭了,所有的螞蚱將無處可去。而越過餐飲行業,找到自給自足用戶的美團優選將是新的繩子。

與其它巨頭相比,美團優選的優勢,在於千團大戰以來的地推能力,以及外賣用戶積累的到家消費習慣。在農產品供應鏈能力上,美團面臨拼多多的強勢競爭;在倉儲物流能力上則受到京東的挑戰。相比之下,美團優選仍具備一定的競爭能力。

更重要的是,社區團購不僅僅是買菜本身,它更接近於用批發商模式將過去的電商業務重新做了一遍。

以美團優選爲例,其商品包括蔬果、肉禽水產、酒水零食、糧油凍品、傢俱廚衛五大類。其中包括大量的廚衛用品、居家衣物等商品。除並無拼團要求外,美團優選更接近強化物流能力的拼多多。

而衆所周知,仿效拼多多殺入電商賽道,是美團多年來的夙願。從小美果園復刻多多果園,到團好貨、“好貨拼團”,無邊界的美團始終嘗試用拼多多的品類、打法進軍電商市場。

而美團優選,則將電商夢與美團擅長的本地生活服務聯繫在一起,對美團顯然是一項更優解。

對於一個萬億市值的巨頭來說,外賣已經不足以撐起整個市場的夢,美團需要社區團購講述新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