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一病二治”理论

我国胃癌发病率、死亡率较高,长期排在癌谱前三位,研究发现,萎缩性胃炎患者更容易发生胃癌,50%的胃癌患者有萎缩性胃炎病史。为降低胃癌发病率,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在“七五”“八五”规划期间,把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期病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编号:85-919-01-01)。北京、上海、广州、辽宁等多所中医药大学的脾胃病专家经过十年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令人遗憾,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北京和为中医院医疗团队,根据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和癌变规律,经过长期艰苦科学研究,创立“一病二治”理论,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取得重大突破。

“一病二治”理论的治法,调和气血,祛腐生新。应用“一病二治”理论治疗胃癌癌前期疾病,治疗周期只需要六个月左右,大多数萎缩性胃炎病程被阻断或逆转,部分萎缩性胃炎逆转为浅表性胃炎。轻度肠化生和轻度异型增生消失或不再进展,癌变进程得到遏制。

一治,调和气血

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等气血不和是发生各种脾胃病的重要因素,调和气血的目的是改变萎缩性胃炎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而阻止腺体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继续发展。

饮食不节,寒凉不备,情志不畅,家族遗传,免疫下降,细菌感染,乃萎缩性胃炎六大致病因素。或外邪内犯脾胃,或内生之邪郁结于脾胃,相互博结而致脾胃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导致胃气壅滞,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司,土壅木郁,肝胃不和;胃病日久,气阴两伤,瘀久新血不生,多见肝、脾、胃三者俱病。临床症见:胃脘胀满或伴疼痛、纳呆、嗳气、呃逆、口干、口苦、呕恶、嘈杂、口干、口臭、倦怠无力、消瘦、面色灰垢无华、大便不调。

调和气血治法的关键是准确辨证,精准用药。萎缩性胃炎患者遵循初病在气,久病及血的规律,由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发展为血虚、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调和气血组方用药,既补气、理气,又养血、活血,使气血相生、相和,气行血畅,实现脏腑的气血动态平衡。

二治,祛腐生新

祛腐生新是遏制、逆转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的关键所在。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对萎缩性胃炎进行长达三十多年研究,创立“以痈论治,祛腐生新”的科学思想,为和为医疗团队应用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理论指引。

和为医疗团队研究认为,有痈必有瘀,以痈论治必须祛瘀,破血、活血。事实上,对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而言,仅仅破血、活血还不够,还须养血通脉、清热解毒,方可消痈散结,逆转病情。犹如让枯萎的花草恢复生机,需要浇水、施肥、驱除病虫害,花草得到充足的水分、营养,不为病虫害所困,方能恢复生机。

祛腐的目的以求生新。“修复再生”是动物细胞的特有功能,人类生命经过数亿年进化,寿命超越百年,正是由于人体细胞具有强大的修复再生功能。祛腐生新治法,科学组方用药,为细胞修复再生创造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