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一病二治”理論

我國胃癌發病率、死亡率較高,長期排在癌譜前三位,研究發現,萎縮性胃炎患者更容易發生胃癌,50%的胃癌患者有萎縮性胃炎病史。爲降低胃癌發病率,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在“七五”“八五”規劃期間,把中藥治療萎縮性胃炎列爲國家科技攻關重點項目(項目名稱:中醫藥治療胃癌癌前期病變的臨牀及實驗研究,編號:85-919-01-01)。北京、上海、廣州、遼寧等多所中醫藥大學的脾胃病專家經過十年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令人遺憾,並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北京和爲中醫院醫療團隊,根據萎縮性胃炎發生、發展和癌變規律,經過長期艱苦科學研究,創立“一病二治”理論,中藥治療萎縮性胃炎取得重大突破。

“一病二治”理論的治法,調和氣血,祛腐生新。應用“一病二治”理論治療胃癌癌前期疾病,治療週期只需要六個月左右,大多數萎縮性胃炎病程被阻斷或逆轉,部分萎縮性胃炎逆轉爲淺表性胃炎。輕度腸化生和輕度異型增生消失或不再進展,癌變進程得到遏制。

一治,調和氣血

氣血虧虛、氣滯血瘀等氣血不和是發生各種脾胃病的重要因素,調和氣血的目的是改變萎縮性胃炎發生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從而阻止腺體萎縮、腸化、異型增生繼續發展。

飲食不節,寒涼不備,情志不暢,家族遺傳,免疫下降,細菌感染,乃萎縮性胃炎六大致病因素。或外邪內犯脾胃,或內生之邪鬱結於脾胃,相互博結而致脾胃氣滯、寒凝、熱鬱、溼阻、血瘀,導致胃氣壅滯,胃失和降;脾胃升降失常,運化失司,土壅木鬱,肝胃不和;胃病日久,氣陰兩傷,瘀久新血不生,多見肝、脾、胃三者俱病。臨牀症見:胃脘脹滿或伴疼痛、納呆、噯氣、呃逆、口乾、口苦、嘔惡、嘈雜、口乾、口臭、倦怠無力、消瘦、面色灰垢無華、大便不調。

調和氣血治法的關鍵是準確辨證,精準用藥。萎縮性胃炎患者遵循初病在氣,久病及血的規律,由氣虛、氣陷、氣滯、氣逆發展爲血虛、血瘀。氣爲血之帥,血爲氣之母,調和氣血組方用藥,既補氣、理氣,又養血、活血,使氣血相生、相和,氣行血暢,實現臟腑的氣血動態平衡。

二治,祛腐生新

祛腐生新是遏制、逆轉萎縮性胃炎發生癌變的關鍵所在。國醫大師李玉奇教授對萎縮性胃炎進行長達三十多年研究,創立“以癰論治,祛腐生新”的科學思想,爲和爲醫療團隊應用中藥治療萎縮性胃炎提供了極爲寶貴的理論指引。

和爲醫療團隊研究認爲,有癰必有瘀,以癰論治必須祛瘀,破血、活血。事實上,對大多數萎縮性胃炎患者而言,僅僅破血、活血還不夠,還須養血通脈、清熱解毒,方可消癰散結,逆轉病情。猶如讓枯萎的花草恢復生機,需要澆水、施肥、驅除病蟲害,花草得到充足的水分、營養,不爲病蟲害所困,方能恢復生機。

祛腐的目的以求生新。“修復再生”是動物細胞的特有功能,人類生命經過數億年進化,壽命超越百年,正是由於人體細胞具有強大的修復再生功能。祛腐生新治法,科學組方用藥,爲細胞修復再生創造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