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0年(贞观四年)二月,阴山草木枯黄,凌冽的寒风肆意地咆哮,不远处星罗棋布的牙帐似花朵般点缀在茫茫雪原上,牙帐内不时传来隐约的觥筹交错之声,似乎只有美酒才能让牙帐内的吉利可汗放浪形骸短暂忘却刚刚九死一生的逃亡。

远处,一支身着明光铠的万余唐军,蛰伏在阴山崖壁之上,静静的窥伺着山下突厥牙帐内的一举一动,锃亮的明光铠折射出一道道逼人的寒气,兵器和铠甲的碰撞声不时响起。凝固的空气中只闻得将士屏气呼吸的声音。

如果这段充满毫无悬念的血腥杀戮是一段即将载入史册的历史戏剧,那么阴山脚下即将命丧黄泉的突厥大军就是突厥民族剧终谢幕的历史拐折点。

在战争的乌云化作倾盆而下的血雨之前,我们将时空回溯至公元91年(永元二年)金微山-----汉匈大决战。

乌压的黑云笼罩在西北大草原,磅礴的大雨猛烈地拍打着金微山(今外蒙杭爱山)。远处,一支近万人的血红精骑如铁甲洪流般撼天动地的袭来,一向善于冲锋的草原匈奴部此刻似乎双腿灌铅怔在了原地动弹不得,作出一副茫然无措祈求长生天庇佑的颓势,汉军所至寸草不生,洪流碾过匈奴人尸横遍野。

这两场具有历史大转折的农耕民族对草原游牧民族的大决战,最终以农耕民族的完胜告终。

历史再一次将炎黄子孙的记忆回转至一千多年前的铁血汉唐时代。

公元前209(秦二世元年),大雨绵绵的大泽乡,饥寒交迫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就地打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张楚”旗号,秦帝国顷刻狼烟四起,反秦势力一举灭掉了“横扫六国”的铁血大秦,在各方势力终极角逐中,筚路蓝缕以亭长身份起家的刘邦最终问鼎天下,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

此时漠北草原上的一代雄主冒顿可汗正虎视端端伺机南下问鼎中原,北疆强邻环伺,刘邦坐卧难安。

公元前201年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追击匈奴于白登山误入冒顿大单于的包围,欲突不得,陈平献计最终逃出生天。西汉朝廷不得以采取和亲的方式保全太平,但北方边境时刻受到匈奴大军的侵扰。公元前129年始,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汉武帝启用卫青、霍去病等战神前后历经四十余年重挫匈奴,由此匈奴逐渐势微,至汉元帝时期,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胸部称臣于汉倚做西汉朝廷藩篱。

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1年),窦宪、耿秉率领一万余精骑与匈奴主力决战于金微山,经此一战,匈奴远盾,至此,汉匈战争落下圆满帷幕。

时间继续向前推移三百余年,此时的雄踞大漠的主人已换成了突厥,中原王朝的主人已被冉冉兴起的豪迈大唐所取代,北部的边疆时刻笼罩在突厥铁骑的阴影之下,强敌的环伺让太宗昼夜难寝。如何寻找机会一举荡平突厥蛮夷成为摆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天佑大唐!机会很快垂青于中原王朝。不久突厥连年遭遇天灾人祸,内部离心离德,彼此攻伐不休。唐太宗李世民敏锐察觉出了这是一举定北患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调遣以李靖、徐世勣两名名将为首的六路大军自云州、定襄、朔县、灵州等地出伐,兵锋直指漠南,很快,李靖率领的万余人孤骑深入突厥本部大营,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吉利可汗打的措手不及,吉利可汗仓皇西逃,遭遇柴绍金河道、徐世勣西北道大军的前后打击,吉利可汗走投无路慌忙请降。唐太宗李世民得捷报恩准了吉利可汗的请降。

二月,李靖、徐世勣大军汇合,两位不世出的名将皆认为吉利可汗以请降拖延时间欲翻越沙漠求得九姓铁勒的庇护,以求东山再起。于是李靖未经请示亲率一万余精骑趁着封山大雪突袭了正在阴山修养的吉利可汗,至此大唐一战定阴山,从此突厥再无实力与大唐分庭抗礼。

对比130年的汉匈大混战,大唐却只用了短短了6年的时间荡平了突厥蛮夷。同样是农耕文明对草原游牧文明的战争,两者相差何故如何之大?要弄懂其中的缘由,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解读分析。

大汉王朝初立,北方的枭雄冒顿弑父杀母自立为王,冒顿以其铁的手腕统一了整个大漠,此时的匈奴国力昌盛、欣欣向荣。

与之相比,此时的大汉刚从秦二世那里接手来的却是一副“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惨象。因此西汉王朝初期不得不采取主动和亲方式韬光养晦,暗中积蓄能量。

武帝一朝,随着国力的持续上升,西汉政府不断对匈奴在军事上予以重创,此后,匈奴逐渐式微,国内灾荒连年,匈奴的国势更是江河日下,新兴的东汉王朝以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于金微山,至此汉匈之间130年的拉锯战才最终宣告结束,匈奴民族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再来说说大唐建国的背景。唐朝是在隋朝富可敌国的基础上建起来的。隋朝的富裕到了何种程度,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可以一窥究竟:隋文帝厉行节俭,革除时弊,大兴水利之,同时在全国修建大型超级粮仓,其中典型的以洛阳回洛仓和卫州黎阳仓为代表,这类粮仓有多大?

北宋晚期张舜民在《画墁录》中记有“予尝登大伾,仓窖犹存,各容数十万,遍冒一山之上”,据测算单个回洛仓的面积相当于50个标准足球场般大。

另据《隋书杂食货志》记载:“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隋朝灭亡粮食储备量仍然足够贞观年间吃够五六十年,可见隋朝的粮食储备量大到了何等惊人的地步,以至于唐太宗毫不忧虑新朝初立饿殍遍野的问题。

在古代有了充足了粮食作储备正应了那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俗语,王朝初立百姓能吃饱穿暖,社会才不会发生动荡,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促使大唐王朝一门心思发展军事,大唐的军力在短短几年时间中有了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

此时的北疆,已分裂为东、西突厥,突厥的实力瓦解,民族离心力进一步增强,国力江河日下。

贞观前期采取“渭水之盟”稳住了突厥,然此时的大唐已今非昔比

贞观二年(628年)的大唐帝国精锐之师已成,良臣名将灿若星辉,该年一代雄主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调遣以李靖、徐世勣为首的名将六路大军一战定突厥,使突厥这一族群从此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唐朝相较于汉朝来讲,两者从前朝继承过来的完全不是同一等级的家底,因此在此后的荡平外族的过程中,汉朝耗费了跨度130年的时间彻底夷灭外族,而大唐则用短短的6年时间彻底摧毁了横亘在北方大漠的草原游牧突厥族群。不得不说这是天眷大唐,才能使大唐以短暂6年时间荡平突厥,如果要论汉唐对外哪家强?刘汉稍逊大李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