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古今中外,每一個帝王對自己的追隨者都是優厚對待,尤其是爲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不僅名聲大噪,而且衣食無憂,大部分人絕不會拒絕自己用血汗換來的名利,因爲這不止是他應該所得,還是爲自己的子孫後代奠基立業的時機。

歷史有特點,只有那些活在人們口中的故事和人才不會被歷史洪河沖走,所以,纔會有那麼多的人想要塑造出一個口口相傳的事蹟。

我國曆史上就那麼一個人,既不爲名又不爲利,但爲我國的偉大復興立下卓越功勳的大將,在抗日戰爭中戎馬一生的譚政將軍。

泱泱中華豈怕小小倭寇,譚政將軍向那些侵略者展現了什麼叫大將之風,可偏偏這位頂天立地的將軍,卻拒絕了國家分配的房子,寧願住在狹小的招待所內,而且一住就是八年,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譚政

本是教書匠卻以槍代筆

先從譚政將軍的背景講起,你會發現那些人人熟知的英雄也只是個普通人,他們只是比我們多了恆心和責任,且從不爲名爲利。

譚政原名譚世名,1906年6月生於湖南湘鄉楠竹山村。

早在山東讀書期間,譚政就多次參加反帝愛國運動,跟隨學生一起遊行助威,那時的他青春年少,滿腔熱血,對祖國革命懷着一顆炙熱的心。可現實沒能讓他實現心中的抱負,從學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一小學擔任教員。

可他內心的火焰並沒有被澆滅,固執的他於1927年春,放下了手中的筆扛起了戰鬥的槍。歷史向我們證明,許多的名將名人都是在這一刻定下的,他們懷着堅定不移的信念,不屈不撓的精神,指引他們一路向前。

譚政棄筆從戎後由於過人的才華的軍事才能,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後在土地革命戰爭期間,擔任多部部長,如政治部,紅軍十二軍,帶領將士取得多次勝利,這時的譚政已經成長爲一名成熟的革命軍人,並受到國家的重用。

譚政

行兵打仗靠的不僅是孤勇還要有戰術的謀略,譚政本受過先進的教育,他對軍事理論深有研究,進入部隊後從事的大多是政治工作。爲了能更順利地進行革命工作,特地更名爲譚政,從此在中國革命歷史上便多了一個熠熠生輝的名字。

其實一開始,譚政從事的是祕書工作,可實在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便穿上了國民革命軍的軍裝,每日跟着部隊一起訓練,無論多苦多難,他總是能咬牙堅持下去,除了完成每天的訓練,譚政回到營房還要學習一些列先進書刊,爲新思想打下基礎。

儘管一直從政,但譚政很少擔任過部隊的政治主官,倒不是譚政多喜歡這個名號,只是他希望能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更多的人。

早期譚政能暢所欲言的機會就很少,他大多數是爲會議做記錄,寫報告,到後面譚政的報告工作能力已經在軍政領域產生影響。

譚政是書生,遇人不懂變通,只相信自己判斷,到後來的官場上令他喫了許多虧。

譚政和戰友們

直言直語最終慘遭批鬥

1928年4月,滿山遍野的杜鵑花開滿了整個井岡山,轟隆的革命號角在這裏吹響。譚政一直以來的直言直語在這裏有了更生動的體現。

首先在彭老總問題上態度不明,更是直言批評不正確,甚至在言語當中有不正確的思想,隨即便引起強烈不滿,起初人們以爲這位政委讀書讀傻了,可經過多次的明提暗示任然我行我素,依舊態度曖昧,表現消極,以至於到後來的開會批評。

以前的讀書人是桀驁的,他們從小接受着傳統道德的教育,形成傳統的價值觀,以至於在人情世故上不懂得變通。

往往有時得罪了人自己都沒反應過來,可這樣的人又是純粹簡單的,他們明辨是非,善惡分明,面對不公時會據理力爭,面對正義時會慷慨激昂。可在仕途上面,譚政沒有認識到自己一貫職守的性格標準,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所以譚政在後面的道路走的越發艱難起來。

解放戰爭時期譚政與林彪曾一同共事,本來二人在東北時期就是舊識,想必配合工作起來會順暢很多,可事情卻遠遠沒想得那麼簡單。

譚政是讀書人出身,不喜拉幫結派,這一點在軍團當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因爲許多人出自一個部隊,軍團情節濃厚所以常常會一起結伴暢聊,譚政不合羣的行爲爲後續的工作埋下了伏筆。

1959年林彪開始主持軍委工作,本來之前兩人分工明確,譚政負責政治工作,林彪負責打仗,可後來卻發生了分歧。

譚政

作品蒙冤成爲一生心病

由於兩人思想觀念不同,譚政長期的政治工作有了他自己的一套工作體系,可現在林彪提出了建議與他違背,逐漸開始產生矛盾。林彪刻意突出政治,提出了一些不太嚴謹的政治口號和做法,譚政覺得應該求真務實,實事求是,並對林彪的指示表示不滿。

如此一來不僅讓林彪下不來臺,還令他在隊伍中沒了聲望,一時間並沒顧及老同事的份上,對譚政在多次的軍委大會上做出批判。這令譚政十分寒心,他一直盡忠職守卻得到這樣的結果,他無法接受,可不能想通。

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件事會發酵到動盪十年時期,他向來覺得君子坦蕩蕩,事情當面說清楚也當面解決,可他的直言快語得罪了不少人,動盪時期被批鬥他被折磨得不像樣子,儘管堅持到了放出來的時候,身體也遭受了很大的打擊。

譚政

也許這個時候的他已經看透這些虛假的表面,他無法改變只得變得少言寡語,在一些大會上他甚至不發表任何意見,這時人們意識到廉頗老矣。

譚政並不是變得清冷了,而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時將有些事情看得通透了些,可在有些事情上他絕容不得沙子。

六十年代時期,他在西北會議上作的“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報告,被指出是剽竊偉人的著作,這個報告是他一生中最引起爲傲的作品。

他無法忍受這種不公,他不甘心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被別人指罵,可無論他再怎麼據理力爭,都無法撼動人們對他被批鬥後的成見,這件事一直成爲他無法磨平的心病。

譚政和家人

不爲名利方顯大將之風

時間會沖淡所有事情,建國後國家經濟開始復甦,已經有了足夠的條件來爲開國將軍們做事情,慢慢的許多爲國爲民做出貢獻將士,已經得到相應的物質獎勵,可唯獨作爲開國將軍的譚政拒絕了國家的一切好意,許多人說他傻。

就算不爲自己着想,也總得爲自己的後人做打算,但譚政總是說:我的後人應該靠自己的雙手來獲得報酬,而不是總想着不勞而獲。他這種做法令許多人自行慚愧。

譚政將軍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他雖是一介書生,但戎馬一生,打的仗不比別人少,扛過槍穿過草地,爲我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又是淡泊名利的,即使是開國將軍的身份,卻還是如一個普通老百姓般過着清貧的生活,也許別人說他傻,但在我看來,譚政將軍纔是真正頂天立地的漢子,人民羣衆的保護傘,現代年輕人的榜樣,中華民族的驕傲。

1988年11月6日譚政將軍在北京逝世,我們將永遠緬懷這位不求世名的開國元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