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盪漾的南海,位於中國大陸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也是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其北起廣東省南澳島與臺灣島南端的鵝鑾鼻一線,西與印度洋相通,南北縱跨約2000公里,東西橫越約1000公里,自然海域面積約350萬平方公里。

在中國歷史上,早期歷代封建王朝從未停止過出海的努力。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讓徐福率領一支滿載五穀種子、數千青年男女及工匠的大規模船隊東渡入海。他們去探險也罷,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也罷,總之,此舉都算是有組織的海上行爲。

時至東漢,海上絲綢之路已繞過印度半島,通航羅馬。

三國時期,孫吳政權越過海峽經營臺灣,並派遣官吏向西探索新航線。

唐宋時期,中國航海技術得到較大發展,也是南海區域最重要的海上勢力。那時,中國商船頻繁往來於南海各個港口,而作爲南海出入印度洋的咽喉——馬六甲,也是中國商船雲集之地。

馬六甲海峽,是亞洲出海口鎖鑰。誰控制這裏,誰就是亞洲海洋霸主。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後,立即着手恢復海外貿易。

大明王朝鼎盛時期,正使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

1405年開始,鄭和率領一支兩百多艘船、兩萬多人的龐大船隊,從南京起程,入東海下南海,西出馬六甲海峽,浩浩蕩蕩地出現在印度洋上。

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其中五次駐節馬六甲。1406年鄭和第一次到達馬六甲。

鄭和船隊屢屢在馬六甲停留,其中的一項重任是代表明王朝幫助馬六甲建國。開國之初的馬六甲王國,自然也就以明帝國爲宗主國。

當馬六甲與暹羅(今泰國)等鄰國之間發生衝突時,鄭和則作爲調停人,化解他們的衝突。

比如,1431年農曆二月,馬六甲國王嚮明廷申訴暹羅圖謀侵入馬六甲,並派出使節隨鄭和船隊到北京。翌年,鄭和下西洋時,便親往暹羅,力勸暹羅不要攻打馬六甲。

鄭和船隊遠洋一次需要大約一年半時間,人數也達近三萬,所裝物資之多可想而知。與馬六甲建立外交關係後,鄭和即在那兒設立了中轉站。中轉站寨柵倉廩林立,駐軍駐民,大可敵城。

馬六甲航運中轉站的建立,不僅大大便利了鄭和航行,也意味着明代中國建立了以東南亞爲基地的戰略緩衝區,實際上控制了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線。因此,那時的南中國海就是中國的內海,明王朝是名副其實的亞洲海洋帝國。

如果明王朝後期海疆政策不發生變化,其海疆安寧將長久持續。

但其後,明王實施了嚴厲的海禁政策。

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穿過馬六甲海峽,抵達忽魯謨斯(在今伊朗東南米納布附近)。1433年3月9日,鄭和從這裏啓程返航,踏上回國的航程。但不幸的是,他卻於是年4月的一天,死於古裏(當時印度洋上的一個王國),隨後被隨從安葬在今印尼爪哇島三寶壠市。

1433年7月,鄭和船隊返回到國內。3年之後,曾任鄭和船隊副使的王景弘,送東南亞11個國家的使團回國。這是明朝船隊最後一次遠航。此後,明朝政府再也沒有派船遠航過。

當明王朝的船隊絕跡於亞洲海域之後,馬六甲充分運用明王朝尤其是鄭和下西洋時建立起的貿易網絡,很快使其成爲中國、印度和阿拉伯商人之間的重要貿易橋樑。馬六甲這座海洋城市也因之成爲當時商品的全球集散中心。

當明帝國自動放棄海洋,放棄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之後,西方殖民勢力已經越過印度洋,侵入了馬六甲。

1511年,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陷。

1512年,征服馬六甲的葡萄牙人收買了5位中國船主,開始策劃赴中國的計劃。1517年,葡人船隊硬是抵近了中國東南沿海。

而作爲馬六甲宗主國的明王朝,得知馬六甲被侵佔一事是在1520年,距馬六甲落入葡萄牙人之手已過了9年。這一年,馬六甲王子賓塘王公的使者穆罕默德來到北京,向禮部送來馬六甲的求援信。

而當時的明武宗已失去了解決此事的能力。

面對馬六甲流亡朝廷的屢次求援,明朝廷聲明要求葡萄牙歸還馬六甲。由於明王朝在東南亞一帶並沒有軍事力量,明朝的聲明也只能是聲明,對萄萄牙殖民者起不了任何作用。

到了1557年,萄萄牙人以欺詐、賄賂的方式佔住了澳門。

清朝建立後,其統治者們並沒有重新重視海洋權益,仍繼續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如是,早早就被中國控制的馬六甲,反而成爲西方列強東侵中國的橋頭堡。繼葡萄牙之後,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等,相繼來到了馬六甲。

失去了馬六甲的中國,使得她的最南端的海上大門被打開,本爲中國內海的南海,卻無法阻擋西方殖民者的紛至沓來。

1840年的鴉片戰爭,更是將中國拖進了深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