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都會要求孩子從小練字,寫一手好字。大部分的孩子在勤學功練之下,書寫工整、規範,字體有模有樣。但有的孩子寫字卻變了模樣,有的似“象形字”,有的似“甲骨文”。

案例

一個小男孩作業完成得不好,被老師處罰,讓他寫三行“羅”字。除了老師用紅筆寫下的第一個“羅”字,其他字都變了模樣,根本看不出是“羅”字。

如果細看,小男孩寫出的“羅”字更像是簡筆人物,有“表情”,有“雙腿”。各種彎腰屈腿的動作 ,配上不同的“表情”,栩栩如生,就像是一個個“表情包”。

老師看到孩子如此傳神的字,也是哭笑不得,忍不住拍照發到網上。

網友看了直呼,“這孩子腦洞真大!”還有網友說,“這字就像畫的一樣,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太豐富了。字這樣寫也有了靈魂,就和甲骨文一樣。”

還有寶媽曬出了自家孩子的同款字體,“員”字寫到最後,完全就像是一個個姿態各異的小人,活靈活現。難道這孩子準備打造一部自己的“武林祕籍”嗎?

一些家長對於孩子寫字不專心的現象非常焦慮,擔心孩子缺乏對漢字的正確認知,將來可能很難領會漢字文化。孩子別具特色的寫字方式,對孩子認識漢字有什麼影響?

1、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

很多孩子在寫字上做不到規範、工整,寫字自成派系,讓人難以猜測孩子寫的是什麼。從大人的角度來看,孩子不好好寫字,確實讓人擔憂,也難免會陷入焦慮的狀態。從孩子認知發展角度來看,又屬於正常現象。

孩子在7歲之前的學齡階段,主要是運算思維爲主,右腦的情緒化認知佔主導,對於圖像與幾何空間更易理解,寫字也就如同“畫”字。

2、可以開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傳統的寫字方法講究正確的筆畫順序,才能提高寫字速度。但如今的孩子處於信息化時代,即使不用手寫漢字,也可以採用其他方式進行漢字的輸入,孩子在識記漢字方面也更加抽象化,對開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創新思維模式,非常有益。

孩子寫字如“畫”,說明孩子的想象力很豐富,才能開創獨特的寫字風格。有些家長會擔心影響孩子將來對漢字的正確認知。其實,家長完全不必擔心,只要孩子能夠端正認字和寫字態度,對孩子正確識字並沒有影響。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寫字?

1、讓孩子瞭解漢字文化

漢字最早起源於象形文字,就是用圖形來表示。後來逐漸從繁到簡,才演變成了如今簡寫的漢字。漢字有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其歷史源遠流長。家長就要讓孩子多瞭解漢字文化,從漢字的起源到演變的過程。

孩子本來就處於想象力豐富的年齡,漢字可以給孩子無限的想象空間,也恰恰能體現出漢字本身的象形含義。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有關漢字起源和發展的繪本或書籍,讓孩子進行全面的瞭解。

2、報書法班或用字帖練字

孩子的書寫是否工整和規範,對孩子的試卷評分和學習成績都有潛在的影響。家長應當注重孩子書寫的規範和工整,讓孩子寫出好看的字體。家長可以爲孩子報書法班或者選擇書法字帖,讓孩子進行練習。

讓孩子堅持練字,既能讓孩子練好字。而且在練字的過程中,還能夠讓孩子修身養性,在寫字上身心受益。雖然練字很枯燥,只要堅持,總會有所收穫。

3、規範書寫習慣

從孩子開始寫字起,家長就要嚴格要求孩子的寫字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肩平、胸舒、臂開、足安等。前胸要與桌子保持一拳的距離,眼睛距離作業本一尺,手握筆端距筆尖一寸。孩子只有堅持正確的書寫姿勢,養成規範的書寫習慣,端正書寫態度,才能寫出好字。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寫出一手好字,但重在堅持。同時,家長不要阻礙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對於孩子對漢字的變形寫法,可以適當給予鼓勵,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正視漢字文化,對漢字有正確的認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