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中國家電網

作者:溫涼

可以說,空氣淨化器幾乎是被空氣環境裹挾着帶到了中國市場,前些年國內嚴重的污染爲空氣淨化器的紮根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每年超100%的爆發式增長也印證了這一點。但可謂“成也蕭何敗蕭何”,近些年失去了環境因素的加持,空氣淨化器在國內市場並不如意,特別是它主要的除霾除甲醛功能已經逐步在主打健康旗號的空調身上實現,空氣淨化器行業可謂道阻且艱。

然而同樣被外部環境帶起來的產品還有空氣消毒機。空氣消毒機主要應用於一些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特別是醫院這種對環境衛生要求極高的地方。空氣是傳播疾病的主要媒介, 阻斷消毒供應室內病毒傳播能夠有效控制醫院院內感染的發生。而空氣消毒機則在此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此外,消毒機也出現了家用型產品,但近幾年一直不溫不火,而疫情的到來不僅讓衆多家電企業紛紛佈局該產業,同時也令消費者對此格外關注該產品。

空氣消毒機工作原理

按照消毒的工作原理,空氣消毒機所採用的技術有幾種類型,大致爲光觸媒、負離子、臭氧、,其中效果最好、使用最爲廣泛的當屬紫外線和等離子。

紫外線技術:紫外線殺菌技術利用核蛋白對200~300nm波段輻射的強吸收性對微生物造成輻射損傷的原理,通過紫外線對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照射使其斷鍵、斷鏈,令其立即死亡或喪失繁殖能力。其優勢在於理論上來說,在紫外線輻射的範圍,細菌死亡率爲百分之百。缺點在於會對人體產生輻射,不過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紫外線空氣消毒機已經能夠做到人機共存。

等離子技術:等離子殺菌淨化設備採用了氣體放電等離子技術,該技術是一種殺菌消毒前沿技術,一方面其內部巨大的電場作用,對細菌細胞膜構成嚴重擊穿和破壞;另一方面打開氣體分子鍵,生成一些單原子分子和負氧離子、OH離子和自由氧原子等自由基,具有活化和強氧化能力,激發態粒子又能輻射紫外線。其優勢在於殺菌作用起效快,效果明顯,並且能夠做到人機共存。

等離子技術作爲航天靜電技術在民用上的轉化研發,相較於紫外線技術,有着極高的優勢。首先它殺菌消毒的效果以及作用時間遠優於紫外線,並且並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其次等離子空氣消毒機能耗僅相當於紫外線空氣消毒機的三分之一,使用壽命卻是其三倍,加之終身免耗材,性價比非常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郭璐表示:等離子消毒機雖然可以殺滅空氣中絕大多數的病原體,但對病毒的作用有限。

空消與空淨對比

除了以上兩點優勢,等離子消毒機對空氣消毒的同時,也可降解空氣中的有害、有毒氣體,經中國疾病防控制中心檢測報告顯示,空氣消毒機24小時內的降解率分別爲:甲醛91%、苯93%、氨78%、二甲苯96%。同時還可以高效去除煙氣、煙味等污染物,殺滅或過濾花粉等過敏源。此外,採用其他殺毒技術的空氣消毒機也會通過複合型濾網實現這些功能。甚至還有產品增加了空氣加溼功能,實現高度集成化。

如此看來,所謂的空氣消毒機不就是在空氣淨化器的基礎上增設了消毒殺菌的功能嗎?然而並非如此。如今很多空氣淨化器也增設了消毒殺菌的功能,但主要還是吸附,需要定期更換過濾網。即便有采用殺菌技術的品牌也大都是負離子、紫外線等技術,消毒效果難以與空氣消毒機媲美。並且在年初時,中國疾控中心研究院馮錄召就表示:空氣淨化器的產品標準裏並沒有對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有殺滅率的要求,所以空氣淨化器不一定能過濾掉病毒。總體來說只能算是術業有專攻,二者在各自的領域更加專業。

但即便如此,筆者還是覺得空氣消毒機更勝一籌,空氣淨化器只是一種家電產品,沒有了自然環境的加持,它只能算是提升生活品質的產品。而空氣消毒機雖然已經走進家庭,但它還是屬於醫療器械產品,生產單位需要在衛生健康委員會進行備案,獲得“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才能通過醫療驗收,我們選購空氣消毒機時也可以將其當做重要依據。

空淨產品前路如何

今年的疫情讓大家對消毒殺菌的產品格外注重,空氣消毒機乘上了疫情的風口,銷量因此一路走高。因而海爾、亞都、惠而浦、海信、格蘭仕等品牌也都紛紛入局,試圖搶得蛋糕。

曾經應用於公共場所的空氣消毒機隨着家電品牌的入局,必定會在原本的實用性上加以提升,相信未來各品牌研發生產的空氣消毒機在外觀、操作等方面更爲美觀便捷,功能也會更爲豐富,爲空氣消毒機這一產品賦能,但同時品質的把控也萬不能鬆懈。

曾經空氣淨化器喫足了霧霾帶來的紅利,但如今卻逐漸式微,銷量一路下滑,行業內很多人都在唱衰空氣淨化器。那麼同樣身爲空淨產品的空氣消毒機的前路又將如何?二者是和平共存還是二者存一,抑或退出家電市場?這還有待市場的考證。

但筆者認爲無論是空氣淨化器還是空氣消毒機,都應做好自己的定位,不能“靠天喫飯”,二者都應是追求品質生活而帶來的消費升級產品。隨着經濟水平的不斷上漲,追求舒適健康生活的年輕羣體逐步成爲社會消費主力,加之日常生活環境中確實存在危害人體健康的污染,易過敏人羣不是少數,空淨產品必然不會輕易退出家電行業,此時唱衰未免爲時過早。

相關文章